尊敬的刘晓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子女在海外的独居老人的生活医疗安排问题”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此类特殊“空巢老人”的关注。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子女在海外定居的“空巢老人”群体确实面临独特的养老挑战,结合相关部门的职责,现就现有服务举措及未来展望回复如下:
一、现有医疗服务内容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覆盖
现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将老年人健康管理纳入重点内容,可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随访和健康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可与老人进行签约,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长处方、延伸处方、线上健康问题咨询、建立健康档案、综合医院-社区上下转诊等服务。对确有医疗诉求的老人,可至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家庭病床,由建床医生提供可及的上门医疗服务。
(二)医养结合服务推广
独居老人如无法完成生活自理,建议可至辖区内养老机构居住养老,宝山区养老机构与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构建医养结合合作协议,支持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建设,社卫医护团队可至养老机构内提供医疗服务。宝山区现有34家养老机构已内设医疗机构,为居住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一站式”服务。
(三)街镇养老服务与社区医疗服务联动
宝山区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党建医疗共建服务,独居老人可至街镇居委登记医疗诉求,由居委与社区共同协商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二、现有养老关爱行动举措
(一)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
根据《上海市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区民政主要依托现有为老服务项目,运用智能技术和实地探访互补的工作机制,落实探访关爱服务任务,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
第一,发挥“老伙伴”志愿者队伍作用。自2012年起我区持续开展“老伙伴计划”项目,以低龄老人关爱高龄老人为形式,以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为纽带,开展与家庭和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互助服务,尝试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服务对象重点覆盖高龄独居和纯老家庭。第二,坚持科技赋能深化智能监测水平。2015年、2019年我区相继实施“银龄居家宝”、“银龄e生活”服务项目,为本区户籍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主动关爱、紧急救援和生活代叫服务。2023年以来在原有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根据意愿为全区80周岁以上户籍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升级安装为老服务“一键通”设备,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自2005年开始,区民政局根据市民政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主要为有生活照料需求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其中经济收入低、身体状况差的老人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由居家养老服务员为服务对象提供助洁、助餐、助医、助浴、谈心等居家养老服务,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独居老人和纯老家庭居家照顾的矛盾。
三、未来展望
(1)加快排摸相关底数
区民政局根据实市级相关工作要求,已连续多年开展全区纯老、独居老人数据排摸统计工作。根据近五年来的同类数据统计,纯老、独居人群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24年底,我区独居老年人约在30000人,高龄独居老人已超过7000人。但对于子女在海外的独居老人这类特殊的“空巢老人”,之前没有单独排摸过。根据市区两级对基层减负相关要求,目前暂时无法开展这类人群的专项排摸和调研。区民政局将在2026年初开展2025年度纯老、独居数据排摸统计工作时,增加“子女在海外的独居老人”相关标签,请街镇协助配合排摸,在得到相关数据后汇总给到代表参考,为后续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配合做好相关调研工作。
(2)持续优化社区医疗网络
区卫健委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医疗服务基础上,将不断发掘老年人群体的医疗服务诉求,推进探索更优化、更便捷的养老医疗服务措施和能力。
(3)整合为老服务资源
目前,区民政局主持开展的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项目,依托在区内12个街镇开展的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普及认知障碍认识,综合考量行政区域面积和老年人口分布开展筛查工作,重点覆盖高龄、独居等群体。结合老年人的认知状况和个人喜好,采取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方式,综合运用游戏、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活动,通过多元刺激提升风险人群的社会参与感和价值感。同时,全区各委办局在区人才中心的指导下,定期梳理提供能给到人才及家庭的一些优惠措施和服务清单,区民政局也积极参与其中。我们将会同区人才中心开展相关需求调研,协助提供一些符合该类特殊“空巢老人”的服务条目。通过上述措施,力争给子女在海外的独居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便利,减少居家生活风险。
独居老人,尤其是子女在海外的独居老人的生活医疗安排等问题需要家庭、社区、政府与社会多方协同。我区将持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响应政策创新。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