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8D014提案的答复_历届建议提案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对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8D014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 上海宝山 发布时间 2020-08-11
【字号
  • 所属类目: 历届建议提案
  •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0-08-11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0-07-08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上海宝山

 办理情况:

农九三学社宝山区委:

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期间,贵委提出《关于宝山智慧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8D014号提案)收悉,我委会同区信息委进行专题研究和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设施农业装备提档升级

我区已于2018年建成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应用于辖区内25家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水产合作社。并建立基于物联网络的集视频监控、实时数据采集、生产要素智能控制、农事作业智能辅助分析与决策、农业生产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展示为一体的新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地产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和溯源。宝山区农业信息化公共平台项目建设总投资175万,包括电子政务地图、益农信息网、宝山“三农”微信公众服务号、农业信息化公共支撑体系等4个子系统建设。项目以宝山农业电子政务地图建设为核心,以“一幅图+一张网+一个号+一套体系”建设模式为抓手,实现宝山区农业公共信息化、体系化、制度化,探索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努力打造宝山成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一是区农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平台通过对农业农村委及直属事业单位网站、系统进行跨部门业务协同、数据资源共享、服务统一规划等方面的资源整合,构建宝山区农业电子政务一张图,采取图层化管理模式整合区农业农村委系统内部资源和现有服务系统,突出“三农”服务和信息资源整合,推动信息进村入户,逐步实现与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使之成为全区服务“三农”的总窗口。通过双向信息互动交流,推进宝山特色创新农业的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市民获得感。通过各类现代化信息终端,加强与公共平台的对接,提供个性化信息,弥补农民群众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短板,解决宝山区优质农产品推广产销问题。建设特色旅游板块,使广大市民通过平台获取宝山区乡村旅游资讯、特色农家乐信息、以及旅游热力地图显示,对提振宝山乡村旅游经济,改善宝山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作用。二是专业型益农信息社建设。按照市农业农村委推进上海市信息进村入户工作要求,遵守“因村制宜选择地点、因点制宜确定类型、政府扶持服务指导、企业参与合作共建、市场运作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在原有2个专业型益农信息社(罗店田仔、罗店宝灵),53个普通型益农信息社的基础上增加了2个专业型益农社(宝锦、超大食用菌),目前已全部建设完成投入运行。

二、农产品品牌体系逐步建设

宝山103个行政村里有规模经营单位55家,其中以蔬菜生产为主的26家、以粮食生产为主的29家、30亩以上的水果生产基地13家,规模面积20699.83亩;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区级龙头企业6家(含4家市级龙头企业);花卉总面积625.44 亩,主要分布于月浦、罗店、顾村、杨行镇。初步形成的特色乡村产业点的 9 个(闻道园、东方假日田园、月浦花卉生态园、中田、一水间、三家村采摘园、塘湾村、沪宝、宝山湖),计划建设产业点 5 个(沈杨花卉基地、聚源果蔬合作社、罗新蔬菜园艺场、洋桥宇红农家乐、天平村广万蔬果合作社)。宝山区绿色认证产量 4795 吨,农产品绿色认证率7.73%、品牌化率76.92%。一是准确定位宝山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宝山区农业农村委为提升品牌价值、构建公共品牌统帅,打响农产品品牌建设,已于2020年初启动了上海市宝山区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的设立,并确立了宝山区公共品牌的发展定位。二是探索打造“互联网+品牌农业”宝山区公共品牌。“互联网+品牌农业”宝山区公共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资源整合、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等多个环节,前期需充分研究、合理品牌定位,迅速形成规模和区域优势。从零开始打造区域公共品牌营销体系,品牌兴农,营销并举。依托联合会在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经营上的整合优势,创造"品牌+合作社+营销"的新型模式,制定实施品牌发展规划。以上海市宝山区农业产业发展联合会为桥梁,帮助企业、合作社与农产品供应链配送平台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作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宝山农产品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联合会牵头、企业主动,多方合力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宝山品牌农业的辐射范围。打造“互联网+品牌农业”自媒体矩阵,宣传“花果宝山”公共品牌形象。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实施“绿色田园”工程,宝山区统筹前后端、联动上下游,集聚整合农业规模效应,联合打造“花果宝山”乡村区域公共品牌,以全新标识、统一品牌促进精品农业、赋能电商发展,让宝山全域的农产品既有“身份”又有“身价”。“花果宝山”共享直播间以服务宝山乡村产业线上发展为目的,共享社区通平台优势、共享粉丝经济福利,共谋乡村产业发展。在做好传统电商销售渠道“公域流量”的同时,打通联合会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腾讯直播等新兴大势“公域流量”与联合会会员朋友圈、消费者微信群等“私域流量”,获取更精准、转化率更高的垂直领域流量,形成良性口碑传播与销售量增长。

三、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逐步完善

我区已于2018年建成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并应用于区内25家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水产合作社。一是加快在建的区农业信息化公共平台建设。以“便农、高效、优质”为建设目标,以宝山农业电子政务地图建设为核心,以“一幅图+一张网+一个号+一套体系”建设模式为抓手,实现一幅图掌握宝山农业信息,一张网完成资源共享,一个公众号提供便民服务,一套体系构建数据中心。通过农业电子政务地图建设,系统内部业务资源和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融合,为宝山农业提供展示、分析和决策依据。通过益农信息网和微信公众号提供“三农”信息服务,既满足城市市民对农产品价格、休闲农业旅游、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生活消费信息的需求,也满足农民、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之间对招聘求职、供需信息、教育培训等信息的需求。二是加快区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期项目建设。扩大系统覆盖面,新增20家合作社,系统覆盖合作社累积达45家,扩展食用菌、粮食等作物覆盖范围。同时优化追溯系统在地产农业生产环节的功能,提高追溯码附加值进一步推广企业品牌,扩大追溯规模、扩展追溯品类实现宝山地产农业全覆盖,规范农业执法过程,提升地产农业安全保障能力。三是积极打造“AI+农业”人工智能示范场景。拟选取海星村“AI+农业”场景,申报上海市第三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乡村振兴整体战略为导向,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农业物联网、大数据、视频识别等技术手段,整合“生态、生产、生活”需求,挖掘海星村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农业资源,打造富有特色的AI场景。以沪宝水产基地为中心,打造智慧农业物联网AI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大田、大棚、水产、畜禽等生产环境实时数据的远程查看,实现农业资源、灾害预警、决策分析、指挥调度、远程控制、专家诊断等功能。基于千亩涵养林,基于传感网络和林业大数据打造森林养护管理人工智能平台,以打造“宝山之肺”为核心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方面的应用场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都市农业应用的示范。作为上海二级水源保护地,建立覆盖全域的水体智能预警平台,将保护地水域和过境水纳入统一的实时监测网络,研发部署智能化水体预警模型。打造智慧村庄服务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陪护机器人等,实现居家养老和看护等。

四、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积极打造宝山区信息员队伍,协助推进宝山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分别在区、镇、村三级网络信息系统中配备了信息员70余名,负责各级的农业信息工作相关单位的农业信息技术工作的指导和分派。一是加强宝山区农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定期对信息员进行技术培训,来提高信息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主要采用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专门讲、自己钻、互动交流,使学员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邀请专家讲学,专门邀请了责任心强、业务技能精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授课,确保参训人员易听、易学、易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户外摄影、采集图片培训及上机操作,通过实际践行,现场操作,将授课所学理论内容应用于日常采集信息工作中;工作例会提供给信息员沟通交流的平台,工作出色的镇信息员分享工作经验,利用典型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区信息员队伍建设和信息工作的开展。每年开展各类信息员培训不少于四次,培训300多人次,发放各类培训资料1000余份。二是加强农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作用,实行统一规划管理,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农业信息化全面推广。加强农业信息化管理和监测,实现农业信息规范化管理,杜绝网络信息误导现象发生。对现有的数据库进行扩容,扩大农业信息采集、丰富数据内容,逐步构建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对象的大型综合数据库和网络环境。强化农民信息化意识,利用现场教学和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宣传,明确农业信息化将会带来的好处,让公众接受农业信息的概念,摒弃传统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农业信息化的好处,并从中受益。

 

宝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078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