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9A097号提案的答复_区级提案结果公开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对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9A097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 区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 2022-09-28
【字号
  • 所属类目: 区级提案结果公开
  •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2-09-28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2-09-28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卫生健康委


 

王裔委员、彭铁禄委员提出的“关于提升宝山区儿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建议”已收悉。我委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反复研读和调研。承办人员与王裔委员、彭铁禄委员进一步沟通后,书面答复意见如下:

为提高我区基层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将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等下沉,力争做到小病不出社区,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我委结合实际,在传统儿科门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儿科医疗资源整合,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儿科服务能力建设,融合预防保健、中西医儿科诊疗形成具有高度的地域粘合力的基层儿科诊疗服务,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

一、完善儿科分级诊疗制度

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健康上海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做实以家庭医生为基础的“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服务的分级诊疗制度,儿科医生变身家庭医生,面向社区儿童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平台,通过家庭医生服务有效满足社区儿童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在临床诊疗的同时,主动通过门诊、网络、电话、下社区下学校等方式为社区儿童的疾病诊疗、危重症转诊、健康保健咨询等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加入由新华医院牵头的上海北部儿科医疗联合体,通过医联体优质资源联动与下沉,极大提高了基层儿科诊疗能力,并畅通了转诊通道。

二、强化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名医师带徒、继续教育、进修等手段提高中青年中医儿科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继承中医临床技术人才,做实做强中医儿科临床特色优势,对全科医生开展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儿科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儿科诊疗储备后备力量,促进中医儿科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更好地满足辖区患儿对中医服务的需求。

进一步落实儿科联盟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儿科对儿科常见病的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提升基层中医儿科诊疗水平。

三、加强绩效倾斜、完善服务保障

加大儿科专科建设的投入,完善儿科专科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全科从事儿科诊疗工作,制定针对相关医务人员的专项绩效分配方案和保障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药品配备,目前我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服务已全覆盖,均已配备儿科常见病用药,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适当扩展儿科专病用药,并与医联体内医院加强沟通,规范合理用药。

四、推广和发扬中医儿科诊疗适宜技术

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难治病等方面具有简、验、便、廉的特点,同时中医具有整体观念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更具有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特点。鼓励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医师学习中医药知识,积极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儿童医疗保健中的作用,更好地体现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儿童。各社区通过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小儿推拿、毫针、艾灸、拔罐及刮痧等疗法,将中医儿科诊疗适宜技术同儿科临床和儿童保健结合,为儿科诊疗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法。

五、关于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建设

友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设置标准化儿保门诊、儿全科门诊、儿中医门诊,并设置独立规范化儿童雾化区域,进一步优化流程,细化细节,为儿童诊疗提供良好就医场所。在目前已有的中医内科,中医推拿,全科儿科,儿保等日常工作基础上,把儿科整合管理,优化流程、共享数据,预防与诊疗形成闭环,探索形成“友谊”特色的儿科预防保健+常见病诊疗、多学科综合管理模式。

2020年,友谊社区成立“吴敏名中医工作室”;1名中医内科方向儿科副主任医师师从海派徐氏儿科虞坚尔教授、吴敏教授,擅长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小儿呼吸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慢性咳嗽等,脾胃系统疾病如:小儿厌食、便秘、腹痛等,通过名中医下沉社区坐诊、名中医带教模式将综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将小儿膏方,穴位敷贴等特色项目引进友谊辖区。通过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培养友谊社区医师在全科基础上细化儿科服务方向,提高儿科诊疗能力。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