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委员:
区政协会议期间,您们提出“加快推进吴淞创新城及周边地区(大吴淞地区) 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编号为9D014)已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土壤污染调查和评估
经初步调查,吴淞创新城存在土壤污染的地块主要分布于特钢先行启动区(原上钢五厂),不锈钢区域(原上钢一厂)。在土地收储环节,将按程序开展土壤调查,完成土壤调查后,根据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结果,并结合相关开发利用计划,实施风险管控或者土壤修复。我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规划资源局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活动的全过程监管。土地实施土壤污染修复达到修复目标且可以安全利用的,将依法及时移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后,才能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
二、综合交通规划
我委紧紧围绕“一地两区”战略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吴淞创新城为绿色低碳转型建设核心区,以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优化区域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绿色发展、低碳转型,全面建设宜业、宜居、宜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结合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及吴淞创新城更新肌理,对道路系统规划分层级研究,围绕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地区公共交通整体覆盖和服务水平,构建多层次公交网路,同时积极改善地区交通环境品质,结合蕰藻浜岸线功能优化,贯通两岸慢行系统、提升慢行交通环境。
后续,我委将大力发展吴淞创新成绿色交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内河码头岸电建设力度,推进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建设。
三、 绿色低碳建设
目前,我区正紧紧围绕“一地两区”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吴淞创新城作为宝山“北转型”主阵地,在2024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的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中明确要推进大吴淞地区的绿色低碳韧性发展,提出了完善低碳空间框架、探索绿色低碳产业和建筑模式、探索碳中和示范区等等一系列策略。
我委根据陈吉宁书记“建设新时代现代化转型的样本,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深化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围绕“三个”转变(发展目标转变、理念创新转变和推进方式转变),聚焦五大重点碳源领域(建筑、交通、能源资源、绿化碳汇和产业),推进编制大吴淞(重点更新区域)绿色低碳专项规划。专项规划计划建立从碳排目标到空间规划的“1+5+N”绿色低碳架构(即1套低碳目标指标体系+5大减碳方向+N个减碳布局场景),关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等国际重点议题,统筹促进重点更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专项规划将结合实地调研、总结上位要求,系统梳理大吴淞重点更新区域在五大领域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导向提出规划布局的优化方向。专项规划还将提出重点单元各项领域内绿色低碳建设目标,建立普适性目标和特色目标。针对特色及重点指标,将布局慢行交通、绿色建筑、屋顶光伏、生物友好设施、绿色产业等措施,指导各个单元低碳建设。在编制绿色低碳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我委将围绕重点区域加快推进吴淞创新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区发改委制定《宝山区政府投资项目绿色低碳管理实施方案》,探索建立绿色低碳投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绿色低碳建设投资占比,并明确提出吴淞创新城新建建筑项目绿色低碳专项投资额占项目概算比例达到30%的进阶要求。会同相关单位,协助推动《吴淞创新城绿色低碳规划建设导则》编制,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为总体要求,鼓励建设三星级绿色建筑,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新建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按照《宝山区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协同相关单位,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培育,鼓励结合本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因业布局,发展具有特色的绿色建材集群,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开展虚拟电厂建设,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