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宝山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和《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要求,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北转型”战略部署,瞄准“六大产业”,推动“三箭齐发”,持续推进“一地两区”深入发展,不断优化各项工作机制,全力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助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切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格贯彻落实《2024年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与责任分工》(以下简称《要点与责任分工》)的要求,制发《2024年宝山区处级单位中心组学习意见》《2024年度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培训工作提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等制度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学习作为每年“法治必修课”。定期开展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全年共举办执法能力提升、重大行政决策等区级法治类专题讲座8期,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培训必修项目、业务培训必训内容、资格考试必学内容,已连续2年列入全区执法人员基础法律知识抽查考试必考内容。
(二)持续统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组织召开2024年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扩大)会议及各小组会议,明确重点任务,制定实施《宝山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期评估。区委中心组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行政复议制度优势,护航法治宝山建设”开展专题学习,区政府常务会议围绕“促进邮轮旅游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法律政策体系和新规”“政府投资中的法律风险防控”开展会前专题学法。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总结部署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三)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进一步推进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指导各单位分类设计、细化制定、动态调整本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职责清单。出台《区纪委监委机关、区委依法治区办、区委巡察办关于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党政机关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纳入区委巡察工作内容,实现依法治区和依规治党的有机衔接。将法院、检察院、区属国有企业等纳入述法范围,将法治督察问题整改情况纳入述法内容。推动全区81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述法单位数量同比增长32.1%。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
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严格贯彻落实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方案,加强组织实施,深化落实《宝山区基层司法所深度融入、全面赋能街镇中心工作六项机制》,推动全区12家司法所全面下沉各街镇。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结合法治督察、综合调研等,持续加强街镇赋权事项的科学研判,进一步理顺职责、整合队伍。深化拓展“一业一证”改革。制定《宝山区深入推进“一业一证”行业综合监管改革的实施方案》,围绕“六个全”“五个一”要求,对监管业务流程实施全方位优化。2024年,宝山区已累计为符合“一业一证”申办条件的企业发放3409张综合许可证。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升级出台7.0版《宝山区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推出“五大行动”,制定共27项104条具体行动举措。全市首创市场监管、税务跨部门“联合帮办”,实现营业执照注销与税务注销“一窗受理”、同步办理。打造升级版“宝你HUI”政务服务品牌,积极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强化长三角营商环境共建。先后与启东市、宿迁市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将“跨省通办”服务圈成员拓展到61个,率先完成长三角解码融合技术对接,实现“随申码”与苏浙皖地区“苏服码”“浙里办”“安康码”的融码运用。打造涉企法律服务新矩阵。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宝山“一地两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全市率先探索“商事调解+保险”和“商事调解+赋强公证”工作机制。开展“六大产业”预防性合规体系建设行动,发布全国首个邮轮旅游产业合规指引和全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合规指引,全链条合规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二)不断深化依法行政制度机制建设
高效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工作。科学制定、动态调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确保“应纳尽纳”,全年纳管事项总量20件,涵盖本区经济、社会、城建等区域工作重点领域。规范实施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对决策承办单位开展“月月督”工作和实地专项督查,确保各相关单位均能依法依规履行法定程序。有序开展规范性文件制定和清理工作。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实际情况,启动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修订工作,新增制定主体2家、删除制定主体1家、调整主体名称(含挂牌及摘牌)6家,调整后本区现有区级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47家;组织开展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常态化评估清理工作,纳入评估清理范围63件(含涉企文件27件),拟修改5件,拟废止11件;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度建设,制定《宝山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办法》,统一规范性文件备案等文书格式。规范开展区政府议题合法性审查工作。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职责,针对上报区委书记专题会议题等重要决策事项,探索实施“1+3+1”三级合法性审查机制,充分发挥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智库”作用,做到合法性审查全流程参与。2024年,共完成区级合法性审查并出具相关意见92件。
(三)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积极推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工作进展。严格按照市级工作部署,形成本地区突出问题清单,强化实训实操培训课程比重,针对疑难复杂执法场景,制定《宝山区城管执法系统常见执法事项实践操作手册》《执法场景处置技巧》,切实提升基层执法实际效能。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用好本区统一行政执法公示平台,专题展示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内容,保障和监督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责。加强对行政处罚类案件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落实情况进行评查,连续2年对街镇拆违类执法案件进行重点案卷评查,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区核定执法证持证人员1918名,通过集中轮训、理论研修、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区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结合年度案卷评查结果及执法实际,组织开展基础法律知识抽查考试,严肃有效进行执法资格管理。探索重点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加强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力度,发布食品生产《首次获证企业合规指引》,为首次获证企业合规生产经营提供指南,实现许可审批、证后监管的无缝衔接;推进粉尘涉爆企业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部署,加强探索“信用+风险+科技+无接触”的新型涉企检查模式。扩大综合监管应用场景。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整合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城管执法等部门,制定零售药店、居家护理机构等多领域综合监管方案,并同步开展“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等多项跨部门综合监管活动。
(四)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
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制定《宝山区2024年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计划》,建立顶格行政处罚案件备案机制,全年已累计备案110件。依托“一法讲堂”及相关工作平台,打通区、镇(街道)两级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沟通渠道,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不断提升重大法制审核能力。探索“三书同达”模式,以“一决定、一建议、一告知”为经营主体的具体违法行为提供靶向合规经营指导。凝聚监督力量协同联动。制定《关于建立法治督察与行政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建立全市首个区级层面法治督察与行政检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并推动法治建设纳入区委巡察工作内容,实现依法治区和依规治党的有机衔接。创新深化政务公开建设。打造区属品牌“宝公开”,以政策公开政社合作试点为开拓点,探索形成全周期、全链条、闭环式政策供给反馈机制,举办线上解读直播、线下解读活动近20场。进一步优化公开能级,深化政策集成式发布成果,实现年内全区新发布政策“应集成、尽集成”“应联动、尽联动”。持续规范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加强行政复议标准化和智能化建设,全市首创“复议智慧宝”小程序。建立交管类案件“简案快办”工作机制,将案件平均审结时限缩短至36日。深化“复调对接”力度,在全区北、中、南等园区集中的区域设立6家“3ing”助企基层服务工作室,形成“一点一站一室”行政争议化解工作格局。2024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613件,审结案件855件,复议案件受理量和结案量均创历年新高。举办宝山区行政诉讼出庭旁听讲评“三合一”活动,区长邓小冬出庭应诉。2024年,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
(五)不断增强基层依法治理实效
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持续优化“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完善“12家司法所、26家派出所、30家律师事务所”联动协作机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解纷一件事”工作要求,2024年,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受理各类矛盾纠纷30585件,同比增长15.51%,调解成功26219件,同比增长8.48%。持续优化商事调解运行机制。指导设立上海市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积极推动商事调解成为企业首选解纷途径。区法院、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等9个部门,积极倡议区内企业加入商事调解“和”计划,率先在区级层面开展“和”计划宣传推介,通过各方协同联动、共建共享,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同频共振。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能效。聚焦红色法治文化、民法典宣传等重点领域,开展百余场活动,举办近千场讲座,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推动劳资纠纷“应援尽援”,不断提升法律援助服务质效。2024年,全区共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帮助案件共1934人次,同比增长9.95%,协助挽回经济损失672.34万元,实体平台、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及法网共提供法律咨询30240件,同比上升1.87%。
三、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宝山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标一流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我区在统筹服务中心大局、提炼推广亮点工作、突破提升难点问题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法治建设统筹服务中心大局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仍需加强。法治建设点多、线长、面广、“兵种”多,但现阶段,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与全面推进法治建设、高效服务中心大局的现实需求存在差距,亟待在后续工作中着力补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二是亮点工作的推广力度仍需强化。在“六大产业”预防性合规指引的建设、涉外法治平台搭建和人才引进、“商事调解+保险”机制的落实等宝山首发首创的工作方面,全面覆盖和深入推进的力度仍有短板,需进一步加强品牌化建设,探索形成具有宝山特色的样本亮点。
三是难点问题的突破程度仍需提升。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及执法效能方面、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和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方面,仍需不断优化完善;在跨部门、跨领域监管工作方面,仍需凝聚多部门、多层级合力,加大协同推进力度。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安排
新的一年,宝山区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对照新形势、新任务,有序推进《上海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21-2025年)》各项工作,不断健全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优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增强行政执法工作效能,实现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完善法治规划各项工作
明确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根本保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围绕法治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紧扣《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法治政府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结合宝山区实际,不断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二)强化重大战略法治保障,持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依托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节点的区位优势,建设北上海涉外法律服务中心,推动高端涉外法律服务资源快速集聚。推动律所积极联合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组团”出海,加强宝山律师行业服务能级和辐射范围。深化沟通合作,进一步推进上海宝山邮轮法律合作发展共同体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推动“一站两中心”实体平台正式运行,促进共同体高效运作。做强法治保障特色项目,做实“商事调解+保险”,推动商事调解成为企业解纷的首选,全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
(三)推进科学决策和政务公开,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持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创新,推进机构优化协同高效。提升服务企业质效,持续打造贸易投资更加便利、行政效率更加高效、政务服务更加规范、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的国际一流环境,增强高能级主体落户发展信心。认真落实机构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推动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落实“一业一证”改革,扎实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加强政府决策事项的标准化建设,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推进各项执法监督工作的协同联动
坚持抓好行政执法协调监督。推动将政府行政行为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案卷评查、法治督察与法治观察相结合,持续加强对各行政执法单位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督促、指导。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落实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备案统筹等重点任务,促进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全面提升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复议+”工作模式,将“复议+调解+释法”贯彻行政争议处理全过程。试点行政执法部门“实践锻炼培训机制”,促进执法公正与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工作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