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73号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战略牵引,助推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新突破建议的答复_区级建议结果公开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关于073号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战略牵引,助推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新突破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区科委 发布时间 2023-06-15
【字号
  • 所属类目: 区级建议结果公开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3-06-15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3-06-15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科委


高立伟代表:

您提出的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为战略牵引,助推宝山科创主阵地建设新突破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形成意见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此,区科委始终坚持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理念,以科技创新引育人才,以人才集聚带动区域科技发展,推动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助力宝山“北转型”。

一、打好大学牌,科教人才优势互补聚能增效

2019年以来,宝山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建设,深化与高校院所合作,大力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发挥地域和空间优势吸引高校院所优势学科高水平专家院士团队、大学生创新人才团队入驻,为宝山开辟新赛道,积蓄新动能。入驻项目从“一核”“一带”完成转化、孵化,到“两城”开展中试加速,最后在“五园”实现产业化,形成“一核一带两城五园的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致力于打造多层次人才蓄水池、硬核的未来产业策源地以及广阔的产业化承载区,为各类人才团队开展高水平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落地转化与产业化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环上大科技园实现品牌化运行,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2年底,完成成果转化58项,转化金额超2亿元;培育企业325家,核心基地注册资本超20亿元,实现营收近5亿元、税收约1500万元。上海北大科技园入选上海市2022年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体系,转化科技成果8项,落地企业33家。宝山复旦科创中心正式启用,以赵东元院士团队介孔材料项目为代表的3个项目、3家企业落地宝山。

二、强化科创载体建设,搭建人才引育平台

(一)打造青年科创人才“蓄水池”。坚持发挥双创载体在引育青年科创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助力作用以及服务效能,为人才团队创业、初创企业成长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空间以及工商、法务、税务、创业指导、资源对接、投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2022年,新增市级双创载体8家,总数达32家;各载体在孵企业、入驻企业、毕业企业数同比增长均超47%。在2022年上海市科技创新创业活跃度评价中,“双创载体建设发展情况”考核全市排名第1;在2022年上海市双创载体建设考核评估中,我区共16家载体考核成绩“优良”以上,“优良”率占比提升至50%。

(二)筑牢专家型领军才“强磁场”。整合区域内1个市级功能型平台、4个区级创新平台、7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资源,助推专业领军人才开展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石墨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现已建成15000平方米专业化中试基地、400平方米分析检测实验室,累计合作、入驻项目20余个,多个相关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聘任专家40余位,集聚13个高水平团队。

三、坚持人才驱动,打造科创强区

(一)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27人入选2022年度优秀技术/学术带头人、青年科技启明星以及扬帆计划;累计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30家(柔性引进院士团队4个,专家团队26个)、市区两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依托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近30000人。

(二)科技型企业快速增长。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74家,增长39%,全市排名第6。高新技术企业达1714家,年均增长超34.58%。新增市级小巨人工程企业6家,新增区级小巨人工程企业9家。

(三)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坚持稳住“宝武”“中冶”“上大”等基本盘,紧密对接“四上企业”,加强政策宣传,提高企业研发支出。2021年,全社会研发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54.59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3.16%;技术合同成交额102.4亿元,同比增长210%;列入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55项。

(四)产学研合作进步明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筑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入推动创新供给与市场需求直接互动。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0余项,择优奖励项目9项。上海海隆石油、上海衡道病理等4家企业获评“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

四、激发人才创新热情,培植人才创新创业热土

(一)政策激励持续加码。围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聚焦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环节,对人才政策相关条款进行提标升级,进一步扩大政策扶持范围,提升扶持力度;组织开展各类政策宣讲50余场,1092个科创项目获得扶持资金1.8亿余元。揭榜挂帅国家“先投后股”创新改革试点,首批3000余万资金助力7个高科技成果熟化及产业化。

(二)创新创业活动火热开展。与市科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宝山区“科创中国”试点培育区、全市首家试点科创街区——“环上大科创街区”,聚焦重点、聚集人才、聚合力量,打造“科创中国”上海新样板。有机聚合空间生态、新型研发、金融支持、营商环境、数字赋能、科技服务六大赋能体系,打造充满活力的B-link科创生态圈。大力引进科技中介和新型研发机构,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打造线下“数字科创港”和线上“科创宝”平台,集技术成果、技术需求、技术服务、项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便车道”。打造“聚咖厅”“院士风采墙”科技人才服务品牌,为科技人才开展技术交流、思想碰撞和创意契合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科普品牌效应放大。深入推进“科创+科普”一体两翼融合发展,组织开展科技、科普系列活动100余场,举办“上海城市数字化发展国际科技论坛”“石墨烯新材料助力双碳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论坛和会议。持续优化科普基地功能,上海大学钱伟长图书馆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市共10家),3家科普场馆入选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7家科普场馆入选2022-2023年度上海市科普基地。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