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_教育规划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16-07-03
【字号
  • 所属类目: 教育规划
  • 主题分类: 其他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16-07-03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教育局
 

为切实落实《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方案》,明确本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确保教育综合改革稳步启动、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成果,为本区全面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打下扎实基础,特制订本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具体如下:

一、总体思路

围绕宝山教育转型发展要求,以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目标,以更新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源为根本,以强化政府责任、落实部门职责、增强认同感、协同性为关键,以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模式、搭建发展平台为主要内容,加强顶层设计,突出项目引领,采取“试点启动一批、深化发展一批”的原则,积极启动和推进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强化改革项目扶持保障机制建设,提升本区教育综合改革活力,确保到2017年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预期目标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从理念、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初步架构起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宝山特色,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服务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1.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教育理念回归教育本源,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课程提供、实施和评价为主要内容,初步形成适合学生多元发展、与信息化有效融合的教育内容体系框架和教育教学服务模式框架。

2.在学校发展方面,每一所学校都有明确的发展定位,以开放共享和协同发展理念,初步形成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合作发展的机制,形式一批有区域实践特色的学校改革发展项目群,学校均衡优质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3.在资源配置方面,教育设施配置责任机制更加明确,配套学校按规划时间节点有序建设;初步构建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教育的有效机制;初步构建教育人力资源有序流动均衡配置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投入、监管机制和区镇两级教育经费统筹机制。

4.在教育治理方面,初步构建以简政放权为重点、以管办评分离为特征的区域教育管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以章程为基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重点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框架,逐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提升学校办学活力。

三、推进计划

1.改革启动阶段。2015年,制定综合改革两个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2018-2020年),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推进时间节点;建立协调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广泛动员,落实试点。在组织保障、项目论证、经费保证等方面为改革项目全面启动做好准备,并推进一批有改革基础、有发展条件的改革项目。

2.全面实施阶段。2016年,精心组织、全面开展综合改革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改革项目,建立项目进展定期通报制度,通过试点项目和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形成政府、学校、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并在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改革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及保障机制。

3.中期总结阶段。2017年,持续推进改革项目,并根据项目进展实际,开展中期总结,对项目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深入研究和论证,创造环境条件,创设工作载体,出台政策措施,完善实施机制,推进改革任务落实。

四、项目进度安排


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项目进度安排表

20152017年度)

项目名称

责任部门

阶段目标

具体措施

I-1.深化德育品牌建设项目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初步形成“课程进场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手册。

2.完成“美丽宝山”之“行知魂”、“乡土情”、“人文韵”区本课程。

3.初步完成生活德育的“德目”内容的研究。

1.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领导,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由基教科牵头,进修学院负责拟订课程动态管理的系列制度,建立起良好的课程建设运行与管理机制。

2.组织开展课程的立项、检查、评估和指导等工作。

I-2-1.新陶行知课程体系建设和共享计划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初步形成基于标准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机制与框架。

2.初步构建分领域、成阶梯的校本课程体系。

1.强化区域绿色指标评价等评价手段的导向作用,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

2.开展区域优秀校本课程评选和展示活动,激发基层学校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I-2-2-1.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项目(课堂教学形态改革)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以项目做引领,在全体教师中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关注学生学习体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真正树立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2.以减负增效为目标,形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态,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

1.启动“问题化学习”应用推广项目。

2.深入推进“促进教师德业兼修的教学实践形态”研究项目。

3.鼓励开展“三三制教学”等教学实践形态的探索。

I-2-2-2.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项目(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入整合项目)

基教科

教育信息中心

教师进修学院

1.试点创建泛在学习和主动学习环境。

2.逐步丰富各类教育资源,尝试建立资源主动推送机制,体验在线备课的优势。

3.尝试建立即时评价、即时反馈系统,尝试搭建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决策系统。

1.试点开展基于云技术平台的智慧课堂、智慧学校建设项目。分步实施宝山教育云的建设,包括教育系统人员的统一认证系统、发布系统。建立智慧课堂、智慧学校相关平台,探索建立与此相关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

2.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尝试建设良性的资源优化机制,逐步积累优质教学资源。如以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形成示范课资源库,推动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共建共享。试点启动数字化备课系统开发,摸索资源主动有效推送机制,尝试开展在线备课,利用资源积淀机制,让教师真正成为资源的使用者和创建者,促进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变革。

3.扩大《“小先生制新内涵实践研究》试点,利用移动学习终端,及时采集和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通过可视化方式反馈即时的学习效果,逐步积累数据,形成课堂教学的大数据雏形,探索开发数据挖掘的模型和工具,有针对性地分析、提炼,为后续教学行为提供参考。试点推广《评语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规范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行为。为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开发提供成功范例,探索具有数据分析功能的课堂教学实时评价、诊断和反馈系统。

I-2-2-3-1.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项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以课程开发与组织管理为重点,系统实施义务教育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通过课程研究,在课程设置、选课指导、校本教研、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评价实施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组织多层面、多样化的师资培训,包括体育教师专项化培训、联盟师资培训、名师团队工作室等,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高中:2015年在行知实验学校、吴淞中学2所学校进行试点;2016年增加到5所学校进行试点;2017年增加到10所学校进行试点。

2.义务教育:2015年由进修实验学校领衔,宝山实验学校、淞谊中学、长江二中参与开展初中六年级多样化教学实践研究;由实验小学领衔,月浦二小、上大附中实验小学部参与小学低年级兴趣化教学实践研究。20162017在部分符合条件的学校逐步推广。

I-2-2-3-2.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项目(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在严格执行艺术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艺术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课内、校内外相结合的艺术教育拓展型课程体系,开发区域特色艺术课程,推进集体性项目和普及性项目发展,实施惠及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普及教育。

2.继续推进书法、合唱与校园集体舞的普及推广,积极开发葫芦丝、动漫画等艺术活动项目。

3.通过名师团队工作室、艺术共同体建设,提高艺术教师的培训实效。

1.2015-2016年完成书法、版画、合唱等区域特色艺术课程(试用版)教材编写。

2.2017年组织部分学校进行书法、版画、合唱教材试点。

I-2-2-3-3.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计划项目(卫生课程教学改革)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积极开发内容丰富、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教育区本课程,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提升其健康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改革“健康教育”教学模式。

2015年对已征集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广播稿进行梳理完善,保证卫生保健教师的健康教育广播的质量。2016年启动非卫生保健教师(班主任)的健康教育微课建设。2017年分专题进行健康教育微课的开发。

I-3-1.新陶行知“小达人”培养计划(艺术类资优生培养项目)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局团工委

教师进修学院

进一步完善、健全在艺术领域学有专长学生的发现、招录、跟踪、培养机制。

1.2015年加强区、校级学生团体建设与管理评估,组织开展各级社团成果展示活动;积极探索学生社团活动模式,依托专业院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做好教师培训 与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提高各级学生团队水平。

2.2016-2017年优化学生团体设点布局,使社团项目设置更趋合理、全面。关注年段衔接、区域架构,建立特色项目,确保教育的连贯性和有效性。3.通过项目共同体和各级学生社团活动,培养、选拔艺术特长生。

I-3-2.新陶行知“小达人”培养计划(科技类资优生培养项目)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以“让学生成为科技活动的主人、让学校成为科技教育的主体、让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服务”为理念,积极营造“自下而上”、“校内外结合”、“联合育人”的区域创新文化,构建未来创新人才校外教育培养体系。

1.2015年进一步完善科技教育项目联合体的运作,提升经验成果;推进宝山区“未来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项目联合体进一步完善科学院三级社团活动,建立特长生成长档案,为特长生提供学习、专业培训、以及对口学校推荐等引导与帮助;推进市级课题《区域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社会化运作机制研究》,形成阶段成果。

2.2016年—2017年完成市级课题《区域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社会化运作机制研究》;推广科技教育项目联合体的成果,举办成果论证和展示活动;形成一批典型案例;继续推进宝山区“校园科教资源建设工程”。

3、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建设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顾村)工程。

I-3-3.新陶行知“小达人”培养计划(体育类资优生培养项目)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继续推进校园篮球、排球及其他项目联盟,畅通人才培养通道,构建以普及为主体、金字塔型的大中小学一条龙式的学校课余训练体系,为特长生成长搭建平台。

1.2015年初步构建适应校园足球发展的管理运作机制。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扩大教练员队伍。

2.20162017年完善管理制度,探索校园足球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足球教练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校园足球发展。开展丰富的联盟赛事活动,落实“一条龙”体育项目进课堂工作。通过项目赛事和活动,培养和发现体育特长生,并通过完善招生制度,为特长生提供成长通道。

I-3-4.新陶行知“小达人”培养计划(STEM课程推广和实施)

体卫艺科科

基教科

区少科站

教师进修学院

加强STEM课程推广和实施,突破学科知识体系,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STEM教育活动内涵,打造STEM骨干师资队伍。

1.成立专家教师团队,邀请STEM专家进学校上课、辅导;成立区级STEM教研组,研讨教学教法。

2.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普及STEM知识。

3.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倡导多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引领创新人才的培养。

I-4-1-1.以“绿色指标”评价为重点的学校育人综合评价体系(绿色指标评价)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坚持组织领导,完善基于“绿色指标”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2.初步建立以校为本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完善指导小组,形成专业化的教育质量评价队伍(包括课程、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估、心理健康、德育、社会实践等领域专家)。

2.优化“绿色指标”体系。加强学习,加强各层面(校领导、教师)培训,进一步明确“绿色指标”评价的理念和方法,提高理解和运用“绿色指标”评价的能力。

3.建立宝山区实施“绿色指标”优秀学校评估制度。推出实施“绿色评价”优秀学校,探索有效做法,形成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

4.坚持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绿色指标测试工作,适时开展“区本化”绿色指标测试。

5.项目组继续开展市级课题“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对课堂改进的传导机制:基于政策过程视角的研究”的研究。

6.申报并实施市教委“以校为本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试点”项目工作

I-4-1-2.以“绿色指标”评价为重点的学校育人综合评价体系(区域体制监测中心建设项目)

体卫艺科科

计财科

教师进修学院

加强区体质监测中心及监测点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硬件设施设备条件,提高监测效率。

1.2015年改善区监测中心(杨行中学)软硬件条件,完善其余4个监测点(行知中学、上大附中、罗店中学、通河中学)的建设。

2.2016年建立本区学生体质健康信息数据库,加强本区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

3.2017年完成宝山区体质监测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

I-4-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

基教科

职成教科

体卫艺科科

局团工委

教师进修学院

1.依托市级平台,做好区级层面统一规划,指导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2.完成高中社会实践基地市、区、校三级遴选,并启动高中一年级学生志愿服务记录评价工作。

1.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学校工作。

2.定期研究各项素质评价内容与信息化手段处理数据推进工作。

I-5.新陶行知合作育人计划

基教科

体卫艺科科

局团工委

教师进修学院

1.完成制定区校外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梳理完善区级社会实践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类、体育类、人文艺术类、科普类、生命教育类、现代农业类等。

2.建立健全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3.完成新建5所学校少年宫。

4.在已建大场镇、月浦镇、友谊街道3个社区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站基础上,继续推进建立2个社区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站。

5.在已建大场镇、月浦镇、友谊街道3个社区学生社会实践指导站和4个区级社会实践基地中试点设立“教育部”或“教育专员”“教育社工”制度。完善管理体系,试点开展“教育专员”“教育社工”的专业培训。

1.发挥区校外联作用统筹、规划、协调校外教育资源布局。

2.做好与区文明办、团区委联合推进项目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分工落实。

3.定期开展馆校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研讨,促进对学生“双向评价”内容的有效性、操作性、科学性的研究。

II-6-1.有品质幼儿园建设计划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形成面上可推广、可复制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测操作指南,细化和优化指标,提升幼儿园办园品质。

2.研究幼儿园家长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幼儿园家长满意率达到80%以上。

3.开展医教结合试点研究,初步构建医生进校园活动模式和指导内容。

4.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课程和创意活动建设为载体,使60%的优质幼儿园形成个性办园特色。

5.扶持早教生活馆的创设,探索生活化早教指导活动方案。

6.加强对民办三级幼儿园的管理,提高民办三级幼儿园办园质量。

1.以托幼第一学区幼儿园为基地,探索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测的保障机制、内容和方法,形成可推广和复制的经验。

2.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幼儿园家园共育新途径,研究幼儿园家长工作机制,形成新教师家长工作操作手册;形成全区家长满意率测试的常态机制,提高幼儿园服务家长意识。

3.以托幼第二学区和部分乡镇幼儿园为试点,探索医生进园指导活动的操作指南。

4.激发区规范一级以上幼儿园研究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园本课程,探索新课程理念相宜的创新的幼儿园活动样式,形成办园特色。

5.以各早教指导站为试点,探索早教生活馆创建经验,形成富有宝山特色的生活化早教指导方案。

6.建立健全对民办三级园的督查机制,定期开展飞行检查和业务指导,确保民办三级幼儿园用人规范、师生比合理,确保民办三级幼儿园规范办园。

II-7-1-1.新陶行知优质学校群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

基教科

党办

人事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制定区域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形成基本操作框架;

2.确定12个单位进行试点,及时总结相关经验,完善操作方案。

1.以吴淞学区为首批学区化试点单位,开展试点研究,并适时增加试点单位;

2.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操作方案,并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

II-7-1-2.新陶行知优质学校群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项目)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形成区域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的基本架构;

2.形成一批新优质学校创建的典型学校。

1.加强首批新优质学校的展示、总结工作,提炼相应的办学经验;

2.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初步构建区域推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的体制、机制及相应的操作框架;

3.按照集群式发展的框架要求,适时启动第二批新优质学校创建的试点。

II-7-1-3.新陶行知优质学校群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四位一体优质教育资源布局)

基教科

党办

人事科

教师进修学院

1.重构区、镇、校三级治理网络,形成管理合力。

2.初步形成具有宝山特色的分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布局体系,在尊重区域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实现高位均衡优质发展。

1.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面向基层的七大服务中心:业务指导中心、人事服务中心、人才管理中心、干部管理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行政执法中心、督导评估中心。

2.厘清区、镇、校三级权利边界,实现扁平化、网格化管理。

3.架构淞宝教育发展先导区、大场陶行知教育创新区、长江路沿线教育实践区、月杨城镇一体化教育实验区、沪太路沿线新农村教育发展区等五大教育功能区,实现分区域、分梯度发展目标。

4.纵向上,以优秀教师、优秀团队、优秀学科、优秀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II-8.高中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学生多元发展研究项目

基教科

人事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初步形成宝山区高中学校特色课程体系。

2.完成特色课程目标的制定。

3.完成特色课程教材选择与编纂。

4.特色课程配套场馆与设施配置标准的论证与建设。

1.关于基础研究

 1.1对不同类型人才心理特质、认知风格等特色要素与培养目标进行研究确定。进而确定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由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 1.2组织专门队伍撰写特色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材; 1.3建立学分制课程管理制度,制定不同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时与学分匹配标准; 1.4对实施特色课程的专门实验室、自助实验室、劳技与智造实训中心、创作室、排练与表演厅、辩论与演讲厅等专门教学场馆配置标准与数量进行论证,并分年度配置建设到位(2015年—2020年); 1.5对实施特色课程的师资基本学识与能力要求进行论证与确定; 1.6建立一支高校客座导师与讲师队伍。

2.关于实施研究

 2.1建立课程选择指导制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制定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个性化课程菜单; 2.2因校而异建立校本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与管理制度;2.3对学生个性化课程学习建立导师指导制度;2.4建立专门教学场馆的开放、使用与管理制度。

3.关于评价研究

3.1建立研究人才、创新人才、智造人才、政治与外交人才、经济与金融人才、文学与艺术人才、医疗与护理人才、农林与环保人才、体育与运动人才幼苗的认定要素与分类标准体系;3.2在入学时对高中新生进行兴趣爱好、心理特质、认知风格的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和分类标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发展方向分类与引导。

II-9.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

基教科

区康复中心

区培智学校

教师进修学院

1.完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网络。

2.完成资源教室建设。

3.打造一支特教队伍。

4.加强特教资源中心建设。

5.构建特教课程资源库。

1.建立区卫生局指导医生三级网络。

2.区教育局联络员三级网络并常态化运行。

3.完成第三批30个资源教室配置及验收。

4.选择罗店中心校、上大附校、顾村中心校3所学校开展资源教室运行机制的研究。

5.完成《宝山区特殊教育师资配备方案》,落实特教专职资源教师教师及教巡回指导教师编制。

6.开发普校职初教师特殊教育资培训共享课程。

7.建成并运行宝山区特教资源中心。

8.建好宝山区特教指导中心网站。

9.制定《宝山区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方案》。

10.开发相关课程资源,运行特教课程资源库。

II-10.专门学校的内涵发展项目

综合科

基教科

教师进修学院

加强调研,初步形成专门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办学模式。

1.开展专门学校工读生、托管生及校外预控生基本情况调研。

2.梳理市教委对专门学校发展的相关文件。

3.制定灵石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4.制定三类学生的界定标准、进入及推出机制。

5.规范三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II-11.“行知职教”服务能级提升计划

职成教科

计财科

1.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作用,建立院校与企业职业教育资源、人才培养、专业分布信息互通机制。

2.拓展区域内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试点规模,建立专业教研联盟。

3.激活社会活力,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4.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实训基地服务,推进区域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产业发展。

1.建设职教集团技术技能人才发布平台,建立“人才需求单、专业分布清单、资源共享菜单”定期发布制度。

2.推进中等职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

3.对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制定政府购买奖励措施;委托第三方对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评估并下拨奖励经费。

4.搭建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的信息巡展平台,送教上门,直接服务工业园区、商务园区的企业需求。

II-12.“乐学宝山”品牌内涵提升计划

职成教科

计财科

人事科

1.进一步激发“乐学团队”的生命力,团队孵化基地创建。

2.进一步深化“乐学驿站”的学习力,试点建设社区教育“培训包”。

3.进一步提高“乐学在线”的吸引力,推进网上学习平台建设。

4.进一步推进“乐学教苑”的指导力,建立社区教育辅导“加油站”。

5.进一步扩大“乐学讲堂”的影响力,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市民公益性学习和技能培训。

1.制定新一轮优秀团队评选标准,开展新一轮优秀团队评选。继续推进自主发展基地建设,打造辐射全市的“诗社”孵化基地。

2.制定师资配送方案。启动“双师型”教师培训之一烹饪培训,开展1+N师资配送。

3.制定远程教育网基础建设方案,启动远程教育网平台建设,丰富网上资源。

4.开展职成教融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扩大专兼结合教师的队伍,提高成校教师服务社区的能力。

5.开展社会培训机构调研,梳理市民需求的社会培训机构课程。制定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方案,开展公益性项目自主申报,试点开展政府购买服务。

III-13.师德提升机制建设项目

党办

教师进修学院

1.形成师德评价机制,优化师德建设环境。

2.贯彻市教委《关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纳入学校教师培训整体规划。

1.以“宝山区学陶师陶楷模、标兵”评选为抓手,选树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

2.以“宝山区学陶师陶楷模、标兵”评选为契机,探索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

III-14-1.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设

人事科

教师进修学院

1.启动“教师专业发展直通车项目”。

2.项目化推进“教研训一体”建设。

3.架构“五层面五层级”培训体系。

1.运用主题活页、微信微博等传统与现代信息相结合的媒介方式,搭建教师快速学习和交流分享的互动平台。

2.以教研问题为切入口,加强集体教研,实施项目化运作。

3.针对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学科类型、不同培养层次,科学架构“五层面五层级”培训架构,完善培训标准。

III-14-2.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设(骨干梯队千人项目)

党办

教师进修学院

1.健全完善骨干人才资源库,形成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骨干人才队伍。

2.实施骨干教师研修项目,探索骨干教师教学、科研、培训相互融合的研修机制。

1.坚持公开、竞争原则,实行新一轮教育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公开选拔推荐工作。2016年一季度完成第八批区拔尖人才、青年尖子评选工作。2016年第二季度,进行区级骨干教师(第五届首席教师、第八届学科带头人、第七届教学能手)、校级人才梯队的评选;

2.组建由新一届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的团队项目,开展以项目引领、层级带教,课堂实践为基础的培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措施。

III-14-3.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设(领军人才“1515”助推计划)

党办

教师进修学院

1.建立领军人才资源库和专家资源库,架构领军人才研修机制。

2.开展以“项目承接、定点指导”的方式实施对“1515”人才的培养。

1.确定领军人才人选8-12人,以领军人才所在单位为基地,组建项目研究团队;2.组建市级知名专家、学者导师团,以“项目承接、定点指导”的方式实施对“1515”人才的培养。

III-15-1.教师管理机制建设项目(教育人才管理中心项目)

党办

人事科

基教科

职成教科

1.建立教育人才管理中心

2.探索建立人才流动轮岗机制

3.完善单位岗位设置,加强指导和管理

4.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制度

1.建立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完善管理中心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

2.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和校长轮岗实施意见,按实际情况试点实施学区内流动、教育集团内流动、跨校聘任流动工作

3.按单位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对岗位设置进行指导和动态调整;按单位情况和结构比例,每年调整符合岗位晋升条件人员的岗位等级。

4.梳理、研究、总结实施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总量的管理,完善教育单位绩效工资操作办法,探索、指导学校搞活绩效工资分配。

IV-16.区域管理体系建设

党办

行政办

人事科

计财科

督导室

教师进修学院

确定区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框架架构(以教育局为中心形成教育发展、督导评价、后勤服务、学生发展、行政事务、教师管理等六大管理服务中心,以及区教育管理机构—学区—学校三级组织架构),并启动部分机构职能完善或新组建。

1.开展调研,摸清改革基础和需求。

2.咨询理顺管理体系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

3.启动进修学院、督导评价以及涉及后勤服务、行政事务、学生发展等现有机构的资源整合、职能梳理工作。4.完善学区、镇教委层级的机构职能定位。

5.启动教师管理中心等实体或非实体新机构的组建、职责设定、工作流程制定、制度建设等相关工作。

IV-17.管办评分离机制建设

督导室

1.强化政府督导评估。

2.逐步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领域。

1.加强督学队伍建设,配足配齐专职督学,建立健全兼职督学和责任督学队伍。

2.每五年对全区学校实施一次综合督导,根据需要就普遍性问题和教育重点工作等开展专项督导,对责任区学校实施的经常性督导每学期至少2次。

3.每年对政府相关部门实施专项督导,每五年实施综合督导。

4.完善督导结果的报告制度和公开制度。

5.完善人民教育督查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制度,建立健全两大员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两大员工作作用。

6.探索建立学生及其家长、社会组织、社会公众有序参与教育督导的工作机制。

7.探索建立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的工作机制。

IV-18.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综合科

督导室

1.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落实和规范学校办学自主权。

2.建立、健全社区和家长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机制。

3.实行学校办学质量年度公报制度,形成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格局,切实提升学校办学活力。

1.2015年底,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章程修订和完善工作。

2.制定《宝山区健全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符合现代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要求的学校组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评价系统,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3.指导学校建立和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发挥家长优势,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智力支持,为学生开展校外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和志愿服务。定期开放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保障家长委员会有效参与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4.研究制定《实行学校办学质量年度公报制度》。

5.试点实施学校办学质量年度工作公报制度。

V-19.学校建设责任机制建设

计财科

1.初步架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区域教育资源分布决策系统。

2.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

3.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区镇两级管理机制,为“十三五”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1.结合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制定,适时做好按住宅规划人口配套建设学校和按常驻人口调整学校布局相结合的2015年至2020年的近期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并做好教育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架构。

2.纳入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学校,2015年底之前达到90%的开工率和80%的竣工率,2017年之前确保全面完成。

3.完成“十三五”期间基本建设规划的制定,根据本区教育行政区、镇责权分担情况,进一步明确区、镇二级政府“十三五”期间学校基本建设的责任和权利。进一步完善区相关委办局和各镇政府各负其责的学校建设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并将学校规划配置和建设情况纳入党政干部任期考核指标。

V-20.完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

计财科

1.进一步完善区域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体系。

2.探索教育经费统筹机制,保障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1.结合本区教育费附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教育费附加资金在计划安排,资金使用,督查机制等环节,确保教育费附加资金计划安排合理,资金使用规范,督查机制到位。

2.结合本区教育体制,进一步探索教育经费统筹机制,在制订全区统一预算标准的前提下,统一教师收入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统一校舍修缮及设备配备标准,统一困难学生补助标准,为本区教育经费统筹打好基础。

V-21.资源配置信息化机制建设

基教科

职成教科

体卫艺科科

计财科

教育信息中心

教师进修学院

合理配置资源,尝试推进综合素质评价。

1.尝试构建基于网络的“智慧课堂”、“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推进优质区本课程、优秀校本课程数字化建设及相关的信息素材资源库建设;参与“上海微校”建设,初步搭建宝山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打造宝山区“易班”学习者网络互动社区。

2.建立宝山教育数据中心,利用认证系统建立师生学习记录档案。逐步扩大社会实践基地的网络覆盖面,初步建立实训基地的数据采集点。利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打通个人学习账户、中小学学籍卡、学分银行等数据链,探索所有学段线上线下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互认机制,利用实时感知、专业搜索、智能导航等信息化手段,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伴随一生、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V-22.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建设

基教科

职成教科

计财科

1.初步架构民办学校办学绩效与政府奖补措施挂钩的激励机制。

2.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全纳性管理,在师资培训、职称评审等方面全部参照公办学校标准进行管理。

1.与社团局合作,共同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审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政府资金奖补制度。

2.进一步发挥区民办教育专项扶持资金的导向作用,提升民办学校的内涵建设力度。

3.以年度检查和许可证管理为抓手,加大对民办学校的依法管理。

4.协调人事科、进修学院师训部、教研室等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全纳管理,加大服务、指导力度。

V-23.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建设

计财科

在认真梳理、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对购买服务的内容、对象、程序等方面形成基本的框架。并通过小范围的试点,逐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1.针对政府事业发展需要,以及政府自身专业及管理、评价的局限,首先梳理需要引进社会专业参与的事项,按照各事项的不同性质以及操作顺序,分别再明确引进社会第三方参与机制,同时制订政府购买服务办法。

2.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一段时间,分别对各具体的社会第三方参与事项进行绩效评价。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