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山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_区政府文件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宝山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的通知

信息来源: 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09-03-20
【字号
  • 所属类目: 区政府文件
  • 主题分类: 其他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09-03-20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政府办公室

二OO九年三月二十日

 

宝府〔2009〕47号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

区环保局拟订的《宝山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已经区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特此通知

 

 

宝山区2009—2011年环境保护

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06年至2008年,宝山区在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同时,以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 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力度,努力创新环境管理手段,充分发动和依靠全社会力量,以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推进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现代化滨江新城区建设进程,为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一是工作体系健全有序,计划项目顺利完成

为大力推进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宝山区成立了由区协调推进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及联络员组成的三级网络,形成了由协调推进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委员会办公室与督查部门负责计划编制、沟通协调、工作推进、进度督查、绩效评估,各专项组工作组长单位负责本专项组项目协调推进,各项目具体实施单位确保本部门负责项目的全面完成的四级推进体系。三年来,健全有序的推进体系成为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涉及水环境治理保护、大气环境治理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环境网格化环境整治与管理、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社会共同参与八个方面的内容共270个项目,除个别项目因总体规划、外管纳管不具备条件等原因需调整与结转外,其它项目均按计划节点顺利推进。

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为切实解决市政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三年来,宝山区南部4镇污水治理三期工程已铺设雨污水管道110.5公里,北部5镇已完成污水管网112.291公里,污水泵站5座,实施推进了川路、真华路、罗北路、月罗路等一批重点污水干管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点污染源纳管工作。六个保留工业区园区基本完成园区内污水管网的建设与区内企业的雨污分流。镇村生活垃圾堆点已全部关闭,城区和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推广率分别达90%和40%,新建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45座,日处理500吨的神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按计划已于2008年6月正式开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辖区内所有26所医院与3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全市集中收集处置系统。

关闭和治理了禽畜牧场16座,有效控制了农业污染源。成功创建了高境镇、顾村镇等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绿化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成一批如环区步道、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罗泾水源涵养林等环境优美的绿色地块,结合道路建设,完成了北川路两侧绿化等道路绿化建设,区域环境功能不断提升,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已达到2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绿地率达到40%。

三是网格管理初显成效,环境矛盾渐趋缓解

根据区域实际,探索实践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三年来,完成全区150个网格中56个网格162项具体整治项目,重点开展了以宝钢集团为实施主体的吴淞工业区、宝钢工业区原料烧结区、月浦联水路地区等黑色网格地区的环境整治、基本完成以罗店大场化工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关停化工企业62户,依托一系列污染源整治项目的开展提升地块环境等级。新建成“基本无燃煤区”18.43平方公里,新建“烟尘控制区”176.49平方公里,外环线以外地区全面建成“烟尘控制区”,开展外环线以内地区、东城区、西城区、镇政府所在地的“扬尘污染控制区”创建工作。全区共计70个网格100.35平方公里的区域环境等级得到改善,其中消除黑色面积19.28平方公里;黄色与绿色面积分别增加18.47平方公里与7.61平方公里,使原先突出的环境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全区环境质量与环境面貌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是企业监管不断强化,污染减排有序推进

设立企业污染指数,对占宝山污染负荷95%的330家主要污染企业进行定量评分与分类管理,通过关停、搬迁、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结构调整等多种手段对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区级企业积极开展治理工作,实施51台炉、窑、灶的清洁能源替代,关闭拆除82台燃煤锅炉,削减燃煤量约5.9万吨,进一步整治了88家区管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重点企业稳定达标率提升了15%,使企业污染指数从2005年的4680点下降到2008年的4001点。区内华能石洞口第一电厂(4台30MW)、和华能上海分公司(2台60MW)全部完成烟气脱硫、高效除尘工作,宝钢电厂已完成1、2号机组脱硫工作。区经委牵头全面开展了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备、产品企业工作,全区共关闭搬迁落后、重污染企业200多户,污染物减排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区管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0%,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率提高了15%。

五是环保能力明显提升,全民参与形成氛围

新建顾村、罗店、大场、庙行大气自动监测站,建设由9个大气自动监测站、180个区域与道路监测点、100个河流监测与96个区域与交通噪声监测点位组成的覆盖全区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成了15户企业废水在线监测安装并联网运行,全面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的动态监控,建成环保监测监控中心大楼,为适应日益提高的环境监管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环境友好企业、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小区等创建活动,向全社会的绿色理念推进与深入,共创建绿色小区78个,绿色学校10所, 环境友好型机关19家,环境友好型企业8家,公众环保意识、学校环境教育水平、企事业环保理念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逐步营造了企业、事业、机关、社区、学校和市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

六是环保投入稳步增加,环境质量稳定提高

与第二轮环保三年计划相比,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期间区域环境保护投资大幅增长,三年来,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占34%。区域环境保护投入每年保持在区域增加值的3%左右,环保投资金额的持续增长,有力保证了区域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区域环境质量逐年改善,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比率稳中有升,东城区已基本稳定达到80%以上,杨行地区和吴淞地区的优良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区域降尘量由2005年的由13.5降至2007年的11.5吨/平方公里·月,提前达到计划设定的2008年目标(12吨/平方公里·月)。区域整体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骨干河道水质有所改善,黑臭率下降7.9%,藻浜以南地区水质略有好转。公众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总体良好。

尽管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使我区整体环境取得了较大改善,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宝山区各类污染物总量占全市比重还比较大,我区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尚不健全。全区污水截污纳管率仅60%左右,处于全市较低水平部分。部分市建污水管网工程进程缓慢,宝山工业园区和罗店工业区污水干管仍未建成。因受协调和资金等问题影响,吴淞工业区南片污水纳管受到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的限制而推进缓慢、各街镇雨污分流、污水纳管工作困难较大。二是水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宝山区处于苏州河下游地区,上游来水水质普遍较差,污水管网覆盖率低,污水直排河道现象较为普遍,境内列入监测的50条河流,仅14条河流达相应功能区标准,13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黑臭。区内南地区的小吉浦、西泗塘、东茭泾,北地区的沈师浜、杨泾、沙浦等河道水环境质量堪忧。在污水尚不具备纳管条件的街镇断面水质尤差。三是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任重道远。区内堆场、码头、建筑工地、低等级道路等各类扬尘源面广量大,尘污染控制工作面临着抓手薄弱、长效管理手段缺失,各层面控尘积极性参差不齐等问题,尘污染反弹的抑制形势严峻。从全市来看,我区与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的2008年全市平均区域降尘量控制在8吨/月·平方公里内的指标要求仍相差较大。四是部市属企业对区域环境影响贡献依然重大。虽然近年来宝钢集团、华能石洞口电厂不断改进污染治理设施,努力减少污染排放,但由于排放总量巨大,与周边功能区块间距过小等原因,这些企业仍然是影响区域总体环境质量与环境信访产生的主要源头。区内布局广泛的其它部市属企业,如南大路周边企业等,由于管辖上的困难,也已成为区域环境矛盾的焦点。五是物流运输等交通污染源对环境的压力日益突出。作为港口运输的集散地,460多万标箱集卡物流形成的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噪声已对道路周边地区的居住生活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已成为我区又一突出的区域环境问题。

为巩固成果,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特制定《宝山区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即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建设“生态文明”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迎接2010年世博会和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以污染减排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网格化环境综合整治与建设为平台,以宝钢及相关企业污染控制为重心,充分依靠全社会力量,集中力量改善一批环境等级较差的网格地块,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逐步实现“环境优化增长”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努力将宝山建设成为“城乡环境更美”的现代化滨江新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三个“继续深化”:一是继续深化各层次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突出污染的源头控制;二是继续深化各类环境保护工作模式的应用实践,突出因地制宜开展环保;三是继续深化“三重三评”推进机制的作用发挥,突出科学推进计划实施。

坚持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环保服务于区域整体发展,突出体现环保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二是更加注重环境信访和环境安全,突出解决民生相关环境问题;三是更加注重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突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总体目标

通过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等“十一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环保目标任务,基本建成区域环境基础设施,突破解决重点环境问题,全面监控重点污染源,有效削减污染物总量,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逐步形成污染全面监控的清洁宝山、资源有效利用的集约宝山、环境持续改进的宜居宝山、全民共同参与的环保宝山的雏形。

1、完成上海市下达的“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区域城镇污水截污纳管率>80%;新增工业企业COD排放总量控制在800吨以内;除电厂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含罗泾项目)以外,区域SO2排放总量控制在6682吨以内;

2、河流水质污染指数(WPI)逐年下降;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50%,重点整治河道水质改善率>30%,骨干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3、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PI)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85%以上,主要环境空气质量指标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区域平均降尘小于10吨/平方公里·月;

4、实施基于企业污染指数(EPI)的污染源分类监管,区重点监管企业EPI合格率大于56%;

5、实施按区域污染指数(RPI)划分的环境差异性网格化管理,突出对月浦、罗店、大场、吴淞工业区等红色网格的综合整治;

6、区域环境综合管理能力不断强化,环境监测监控水平持续提高。

(四)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更加突出关注民生和农村环境保护,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涵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利用与处置、工业污染防治、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网格化环境综合整治、吴淞工业区深化综合整治、环境管理与社会参与九大领域80个大类的218个环保项目。

 

二、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一)行动目标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

--重点整治骨干河道水质改善率达到30%;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达到50%。

(二)措施与任务

1、污水管网建设与截污纳管

继续完善全区污水管网建设,结合西干线改造,同步实施北部五镇罗泾、罗店、月浦、顾村、杨行及庙行镇的污水收集管网后续工程;继续推进点污染源的截污纳管工作,全面完成3328个点源的纳管任务,确保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

2、河道整治

进一步加大区域骨干河道整治力度,继续完成区域内练祁河、荻泾四期、马路河三期、潘泾河一期、湄浦三期、顾泾、杨盛河五期等7条河道的整治。开展已疏浚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保障河道过水能力和自净能力,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继续强化黑臭河道综合治理,探索黑臭河道生化治理技术的运用,做好区域内15条(段)创模黑臭河道的治理,整治河道总长度28公里。

3、水源地保护

通过陈行水源保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涵养林带建设等措施,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罗泾陈行水库、宝钢水库、腹背水库、吴淞水厂、月浦水厂、泰和水厂等)水质达标率100%。

 

三、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

(一)行动目标

--区域平均降尘量控制在10吨/平方公里·月以下;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PI)达到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的比例〉85(%);

--燃煤电厂脱硫率达到100%;

--区域(不含宝钢股份、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6682吨。

(二)措施与任务

1、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按照上海市“十一五”期间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实施方案,到2009年底,完成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台350MW机组脱硫工程。

到2011年底,完成区域范围内4台区管10蒸吨/小时(含)以上工业锅炉二氧化硫治理达标工程;开展6吨以下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2、“基本无燃煤区”创建

开展西城区及大场镇全镇范围(除已创建范围)燃煤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创建“基本无燃煤区”28.76平方公里,外环线以内地区全面建成基本无燃煤区。

3、区域扬尘污染控制

巩固扬尘污染控制成果,外环线以内地区、东城区、西城区及镇政府所在地区域等已创建的“扬尘控制区”开展长效管理工作;围绕区域藻浜等5条主要骨干河道继续推进区域堆场、码头整治;加大力度控制运输扬尘污染,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密闭运输率达到100%;围绕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加强区域内56条(段)中小道路保洁,区内主要道路机扫、水冲洗率均达到85%以上;开展渣土偷倒整治工作,实现建筑工地保洁设备落实率100%,运输车辆达标率95%以上。

继续开展扬尘控制区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建设工地(房屋建设施工、道路和管线施工、拆房施工)扬尘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

 

四、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弃物利用与处置

(一)行动目标

--建成区噪声达标区完成率100%;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0%;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8%。

(二)措施与任务

1、噪声污染控制

完成A30以北新月翡翠园噪声防治设施建设。

推进富长路~康宁路、越江隧道等沿线交通噪声综合治理工程,同时,配合公路工程,做好沿线噪声敏感点治理工作。

根据新一轮上海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区划,全面完成建成区噪声达标区的创建与复验任务。

2、生活垃圾收集处置

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置设施建设,完成神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并投入运行;生活垃圾按市新要求实现废玻璃、有毒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类的四分类收集,在60个小区新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推广城镇生活垃圾四分类收集。

3、医疗废物处置

完善辖区内所有医院、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系统相应管理制度。

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按照“优化布局,提升能力,集中处置,强化监管”的原则,继续完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管理。

 

五、工业污染防治

(一)行动目标

--工业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非保留工业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

--区重点监管企业EPI合格率达到56%。

(二)措施与任务

1、工业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污染治理

全面完成罗店工业园区、宝山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及72户企业截污纳管;完成宝山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工程总管建设,保障园区内雪花啤酒等大型能源利用企业的能源供给;实施顾村工业区、杨行工业区与周边居民区的绿化隔离带建设工程,缓解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环境矛盾。

2、保留工业区外工业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污染治理

加快推进吴淞工业区南区、月浦工业区西扩区域、罗泾经济发展区、罗泾民营科技园、富锦工业区等非保留工业区污水管网建设及园区内301户企业的截污纳管。

3、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环保劣势企业,深化工业污染防治,积极探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面调查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区域内43户与区域功能定位不符、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居民矛盾突出的企业,制订调整计划并在三年内按计划全面关停搬迁或取缔。

4、工业污染源分类管理,促污染指数下降

深入开展330户企业的分类管理,重点推进21户黑色、红色重污染企业的污染治理,促进污染指数下降。

 

六、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一)行动目标

--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9吨/万元;

--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70%;

--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区建设。

(二)措施与任务

1、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试点审核

结合市经委、市环保局总体要求,开展电镀、化工、造纸等高能耗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试点审核。

2、循环经济试点区建设

根据《宝山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建设一批如综合利用钢渣、脱硫石膏、电子废弃物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循环经济工业。

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在原各工业区及罗店中心镇、西城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新一轮规划,开展宝山区规划环评,提升环保参与宏观管理水平。

 

七、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一)行动目标

--农村污水处理率50%;

--继续推进绿化建设,至2011年,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1.5平方米;

--通过优美乡镇创建、自然村庄整治与畜禽场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二)措施与任务

1、公园建设

加快开发滨江景观带,重点建设公共开放活动绿地,大力实施主干道绿化,进一步建设以“一心、一环、五园、六脉、多点”为基础的城市形态结构和绿化系统,重点建设顾村公园、炮台湾湿地公园、后工业景观示范园、智力产业公园、气象公园等集中式绿地。

2、道路绿化建设

配套道路建设,开展沪太路、富长路、北川路、潘泾路三期、宝安公路、罗北路、宝嘉公路、环镇北路等道路绿化建设。建设滨江绿带,结合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开展全区绿化建设。

3、实施自然村落环境改造

依托新农村建设,实施4个镇40个村庄外墙整修,宅前宅后的整治,村内绿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在完成08年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与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展开合作,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与农村中小河道治理的有机统一,在罗泾、罗店、月浦、顾村等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完成15000户左右的农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

4、禽畜牧场规范化管理

由农委牵头对环境差、污染大的畜禽牧场继续进行规范化管理,全区共改造6个畜禽棚舍设施以及粪便资源化利用系统设施。

5、优美乡镇创建与长效管理

以建管并举为主要原则,继续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通过条块联动,着力调动乡镇环保积极性,开展环境优美乡镇长效管理,提升乡镇环保工作水平。

 

八、网格化环境综合整治

(一)行动目标

聚焦民生问题的解决,通过污染源综合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区域环境网格等级的提升,减少红色和橙色网格,维护和改善现有黄色和绿色网格。至2011年,占全区总面积12.4%的网格区域环境得到改善和提升。

(二)措施与任务

1、环境矛盾突出网格综合整治

聚焦环境信访突出及有环境安全事故隐患地块的环境综合整治,联合多方力量,重点解决大场、罗店、杨行镇区域范围内的厂群矛盾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

2、交通干道及枢纽周边区综合整治

围绕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集中整治铁路、轨道交通、国省道沿线、公共交通枢纽周边区域市容环境,改善环境面貌。

3、红色网格区域环境等级提升

结合A20以南区域第二产业向都市型产业的结构转型契机,加大相关区域污染企业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工业区外工业集聚地块的环境面貌。

4、橙色、黄色网格区域环境等级优化

结合地块开发,通过企业搬迁、整治、绿化建设等工程项目,重点实施集中居住区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

 

九、吴淞工业区深化综合整治

(一)行动目标

--围绕减排目标,抓重点企业污染治理、促产业能级提升

--南地区全面实现企业污水纳管

--继续深化无组织扬尘综合管理工作

(二)措施与任务

1、南地区企业污水截污纳管

完成吴淞工业区南部分二、三级管网建设,区内南部63家企业全面实现截污纳管。

2、脱硫与无组织扬尘管理

推进宝钢不锈钢分公司2#、3#烧结机脱硫工程,深化吴淞工业区内堆场、码头、道路保洁等无组织扬尘综合管理。

3、网格化整治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源关停、治理、综合管理等多种手段开展吴淞工业区内11个网格整治项目,提升区域总体环境水平。

 

十、环境管理与社会参与

(一)行动目标

--优化区域环境监测体系

--建成区域环境监测监控集成系统和信息中心

--促进企业、事业、机关、社区、学校和市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在全区营造和形成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境文化氛围。

(二)措施与任务

1、优化环境监测体系

根据区域实际进一步优化已建成的区域环境质量评估体系,跟踪环境质量变化,审计环境投入效果,预测环境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监控集成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环境监测监控大楼的启用,重点加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污染状况视频监控、12369信访投诉、环境应急响应等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提升监管能力。

3、社会公众参与

强化环保宣传,建设环境教育基地,依托已建立的环保宣传阵地开展公众环保宣传,定期在各街镇开展面向公众的环境保护宣讲活动,定期组织企业环保宣传与培训。

继续深化和拓展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小区等创建活动,创建绿色小区30个,绿色学校9所,环境友好型机关3个,充分发挥镇、街道建立环保志愿者队伍的环保作用。

 

十一、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机制

1、强化宝山区环境保护与建设推进机制

进一步完善宝山区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领导体制,区政府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放在区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

强化推进委员会办室的推进协调职能,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有关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计划编制、日常协调、工作推进、进度督查和绩效评估。由区督查办将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列入当年区政府对各街镇和职能部门的工作督查中。

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协调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包括区委宣传部、区府办、区督查办、区19个职能部门、吴淞工业区长效管理机构、宝钢集团和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共35个单位。

2、成立专项工作小组,明确部门职责

建立各专项任务推进小组,明确牵头部门,由其组织各项目涉及的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具体项目,并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推进效果负责。各项目责任单位的主管领导作为项目责任人。

各专项任务的推进职能具体安排如下:

①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组长单位:  区水务局

副组长单位:各相关镇、街道

②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

组长单位:  区环保局

副组长单位:区建设交通委、各相关镇、街道

③噪声、固体废弃物治理

组长单位:  区绿化市容局

副组长单位:区环保局

④工业污染治理

组长单位:  区环保局

副组长单位:区经委

⑤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

组长单位:  区经委

副组长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环保局

⑥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

组长单位:  区农委

副组长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水务局、各相关镇

⑦区域网格化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

组长单位:  区环保局

副组长单位:宝钢集团、各相关街镇

⑧吴淞工业区深化整治

组长单位:  吴淞办

副组长单位:区环保局

⑨社会共同参与

组长单位:  区环保局

副组长单位:各相关镇、街道

3、建立镇、街道环保工作责任制

各镇、街道推行镇(街道)领导对辖区环境质量的改善负责,组织实施并完成以下工作任务:编制本区域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并将计划实施项目纳入财政预算体系;把握本辖区环境质量的变化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按照区域环境整治任务分解,完成本区域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任务,实现区域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

(二)健全财政投入机制

有效使用宝山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通过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维护专项资金的年度平衡;根据年度重点环保工作,统筹高效地使用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其经济杠杆的作用。

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支出列入区财政预算科目,环保投入不低于区域增加值的3.5%,其中政府环保投入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3.5%。

(三)深化评估考核机制

1、工作任务进展的跟踪评估

建立定期的工作任务执行情况跟踪制度。各组长单位每个月收集所负责的专项任务进展情况,以书面报告形式向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汇报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办公室每月以简报形式向推进委员会汇报工作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提请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推进委员会每季度召开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议。区督查办每季度督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2、实施绩效评估

按照“三评”原则对实施效果分年度进行评估,重点对计划项目实施启动率和完成率、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公众满意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建立镇、街道、工业园区环保工作业绩考核

建立对各镇、街道、工业园区的环保工作业绩考核制度,将环境保护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区委、区府对其年度考核体系中。

4、领导干部环保绩效考核

加大对领导干部环保绩效的考核力度,由区委、区政府建立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环保绩效考核机制,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主题词:环保  计划  通知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