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对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8E085号提案的答复_区级提案结果公开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对区政协八届五次会议8E085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10-20
【字号
  • 所属类目: 区级提案结果公开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1-10-20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1-10-20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教育局

宝山区教育局关于创建青少年“文化自信”政协提案答复


民盟宝山区委:

非常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关于创建宝山区青少年“文化自信”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议的答复意见》的提案我局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宝山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新一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建设,依托区内资源,以德育教育和传统艺术为抓手,加强青少年“文化自信”主题教育,进以提升民族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风貌,为国家进步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

一、加强制度保障,完善区域文化自信建设长效机制

区教育局将文化自信建设融入德育教育和传统艺术制度建设,围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教育部《关于联合相关部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的通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教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戏曲进校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面整合宝山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等基地作用,强化“两纲”教育,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联合发文,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立魂、立根、立志、立品”教育(简称“四立”教育),充分利用宝山区的博物馆资源,开展和引导好中区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帮助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科学和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校的传播和普及,区教育局依托宝山区“戏曲名家工作室”平台,8所基础教育学校挂牌成立以谷好好、史依弘、王珮瑜、阎华等四位艺术名家冠名的宝山区艺术特色学校,以创新、跨界、协同、开放、共享的方式,开启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

二、深化实践体验,以活动为载体打造文化自信平台建设

宝山区重视文化自信建设,通过德育、美育体系中多样的活动来呈现。

1.仪式教育把好人生航向。坚持利用清明、“七一”、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祭英烈”革命传统教育。各学校通过升旗仪式、主题集会、班队会、参观寻访、祭扫和慰问等形式,开展贴近未成年人的主题活动。每年宝山区中小学“向国旗敬礼”主题升旗仪式活动,全区142所中小学校覆盖率100%,并开展线上“向国旗敬礼”寄语活动。全区学子通过向国旗敬礼,向国旗宣誓,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爱国落实到行动。“四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坚持把“四史”教育内容融入少先队活动、主题团日等中。通过宝山区青少年“红色研学路”“薪火”专线、青少年主题夏令营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情感。在学生综合实践、快乐活动日、职业体验等活动中,增加“四史”教育比重,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党情国情,感悟时代发展。经典观影深入学生内心。 根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升青少年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充分运用影视艺术载体传播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向真、向上、向善、向美,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各校选取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优秀影片,积极开展红色经典观影活动,同时举行红色经典课本剧展演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经典人物的热情,课本剧创作围绕建国七十周年以来涌现的爱国人物事迹为素材,通过编一编、演一演更深入地弘扬经典。

2.扎实推进名家冠名艺术特色学校工作名家方面组织工作团队,精心策划各项活动。学校方面成立了校长总负责的工作组,确保各个专项活动顺利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项目研讨会,强化双方沟通交流,有力推进各个项目,进一步提升活动实效。通过专题讲座、社团指导、成果展示师资培训等各项合作内容,进一步推动以名家冠名艺术特色校示范引领的宝山艺术教育特色。开展名家引领学生艺术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精心组织了“曲润童心戏满园”昆曲训练营,“克勒门文化沙龙”,“京剧音乐课本剧”展演和“京剧通识课程 ”试点教学等各项活动,建立了“戏曲小达人”人才库和艺术社团的梯队,与音乐课结合,开展通识教育,有效促进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推广。“中国昆曲申遗十八周年纪念活动”、上海市第十五届教育博览会等展演舞台上,宝山“梨园小花”多次与名家同台演出。各位名家亲自定期进学校,一年来开设导赏课20余场,给学生传统文化饕餮大餐。组建8个社团,开展了400余人次,180课时的社团培训学习。组织学生观看了名家表演或组织的活动20余场,观摩师生数达3000余人。

三、注重品牌建设,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自信建设项目

1.区域发展塑造“中国课程”。 为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从高位均衡向优质均衡的跨越,更好的塑造教育品牌,宝山区教育局从本区特色出发,着手学校特色课程的规划与实施。宝山区中国系列课程分为四个篇章:红色中国,描绘“四花齐放”新宝山;港口中国,国际十大港之一的发展;钢铁中国,与宝钢文化研学结合;教育中国,领悟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和伟大赤忱的人格,让青少年立德、学知、创造、健身,在生活中学习,教学做合一。增强青少年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认同,从深入认识自己家乡开始,“知家乡、爱家乡”,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树立远大的爱国志向。

2.行知文化赋能《美丽宝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主要人物故事的“行知魂”;以宝山自然、历史发展变迁为主的“乡土情”;以宝山名人、文化、科技、教育等资源及艺术走廊为主的“人文韵”。整套读本以中小学生为学习对象,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陶行知的言行、经历、教育学生的故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引导学生“知家乡,爱家乡”来学习乡土知识,感悟乡土文化,培育乡土情怀;从帮助学生挖掘人物素材获得强大感染力来促进学生自我高尚品格的养成。

3.革命校史植根红色土壤。宝山区教育系统有多所学校具有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其中位于泗塘二中一·二八无名烈士纪念碑”、共富新村小学的“藻北小学纪念碑”以及陈伯吹中学的“罗店红十字纪念碑”均是宝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鼓励学校发掘校史中的红色故事、革命人物事迹等史料,并纳入学生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将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共享。

4.串珠成链勾勒“红色宝山”研学路线。一是各校通过参观走访了区域内的各级各类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收集整理宝山历史、讲述宝山红色故事、寻访改革开放历史足迹、老照片里的故事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开展“我与宝山共成长”——宝山红色历史寻访活动研学活动。二是链通校外,打造四立教育实践资源库。不断完善“四立”教育场馆和实践活动资源包建设。开展了宝山区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推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同时推进区域“课程进场馆”的项目探索,以多样化的“探究体验卡”试点场馆实践评价,提升场馆教育实效。三是加快“学校少年宫”建设。成立18所学校少年宫联盟,以“一校一品”、“一宫一课程”多元特色引领各学校少年宫丰富学生课余活动,打造教育特色品牌。同时融入本地的龙船文化、彩灯制作、沪剧传承等地域文化特色,培育本土文化传承者。四是推出“励志讲堂”宣讲。开展“我们与梦想同成长——宝山区中小学生‘四史教育’主题宣讲活动”,邀请淞沪抗战纪念馆讲解员和陶行知纪念馆副馆长等对区内自主报名的200多名四史讲解员进行区级培训,组建区级四史教育小小讲解员队伍,推荐上海大学附属学校、长江路小学等市级“四史教育”小小讲解员参加人民广播电视台、全国百名音乐小讲解员五是“校内外教育实践共同体”建设。协助区文明办推进社区学生实践指导站建设。已建成了大场镇、月浦镇、友谊街道和杨行镇等7个市级社区学生实践指导站,为未成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尝试职业体验的实践岗位。由18所中小学、区影剧院与上戏组建的影视教育共同体,围绕我区小学电影节、影视课程研发、影视技术培训等方面培育区域特色,完成区中小学影视指导课程。

5.推进文教结合,大力推广“非遗进校园”。作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项目试点区,我区积极探索与创新非遗项目的工作机制,以“顶层布局”打造“文化校园”,制定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传承保护活动方案》,开展以“传承中华文化、感受非遗魅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6.坚持“因地制宜,强化优势,精准推进”深挖文化渊源,梳理文化资源,定位文化特色,重点普及各区域非遗的本土知识,配套开展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的综合性兴趣培养与切实性乡情教育,将“非遗进校园”作为构建校园特色文化体系的重要路径,推动文化兴校特色办学。

7.上海大学等高校开展深入的项目合作。为推动区域合唱艺术发展,宝山区教育局与上海大学音乐学院合作共建“宝山区学生合唱团”,通过教育局选拔优质合唱团、高校输送优质师资,共同开展合唱教学工作,形成专业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教学模式,招收45名学员进入“宝山区学生合唱团”,本学期共开展共安排13次教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为增进青少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宝山区教育局联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二十四节气非遗美育课程进校园” 活动,300多名少年儿童带来24节气非遗美育体验课程,得到学校师生的喜爱。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人文宝山”的建设目标,不断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在品牌建设上整体布局让文化自信扎根于青少年的心中通过“红色教育”“美育教育”厚植一代代青少年的文化底蕴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