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_教育规划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宝山区教育特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16-07-03
【字号
  • 所属类目: 教育规划
  • 主题分类: 其他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16-07-03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教育局
 

“十二五”以来,我区教育改革稳步推进,以改革促发展已形成共识,一些改革举措取得较好进展,涌现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改革成效初显。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改革的难度更大、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迫切需要我们在教育改革的综合谋划与全面深化上寻求突破,以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以问题导向聚焦难点重点,以特色实践实现创新发展,以项目引领寻求瓶颈突破,以统筹兼顾强化协同推进,以规范实施关注过程落实,以效果反思倒逼行动改进,不断增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活力。

为进一步深化本区教育综合改革,根据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结合本区实际,制订区域教育特色综合改革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本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积极破解制约本区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遵循教育规律,立足顶层设计,凸显区域特色,强化政策引导,尊重基层创新,鼓励社会参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实现宝山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

二、改革思路和目标

(一)改革思路

坚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为改革主线,立足区域实际,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多样教育需求,主动适应宝山城市发展需要,主动对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任务,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和行动基点,更新教育理念,坚持改革实践,不断追求宝山教育公平、均衡、高质量发展。

坚持源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又富有时代意义的改革创新精神,紧密结合当前教育综合改革实践,推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陶行知教育思想特色的教育改革新实践,在改革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体系构建以及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丰富案例,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不断提升宝山教育品质。

(二)改革目标

以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为改革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为核心理念,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优化学校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管办评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到2020年,形成与宝山现代化滨江新城建设相适应、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优质教育发展机制和服务体系。

 1.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提升。“关注每一个学习者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终身发展”,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师德业兼优,改善教学行为,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学校发展体系呈现新架构。区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更加符合人才发展需求,形成公平普惠、完备优质的学校发展体系,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管理规范、高效优质、特色鲜明的优质学校发展群。

3.教育资源配置达成新效能。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社会资源整合更加有效,教育投入更为高效,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机制更为完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共享。

4.体制机制改革凸显新活力。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的区域教育管理体系更趋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更趋优化,教育管理机制更趋科学,教育合作交流更趋开放,不断增强教育竞争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改革任务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践“生活教育理论”、创造教育思想,以“生活”为中心推动德育、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构建丰富的教育内容体系、多元的课程实施形式和灵活适切的教育方式方法,形成具有宝山特色的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形态与评价模式,为学生成为终身发展的学习者和有责任的社会公民夯实知识、技能和素养基础。

1.深化课程体系建设。着力于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实施新陶行知生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共享计划”。将国家、社会需求与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完善以 国家课程校本化为主的基础型课程,构建涵盖人文、经济、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拓展型、研究型、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充分的课程支持。探索适应多元课程学习的分层、走班、选修、社团化等课程实施机制。推进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实施面向人人的艺术普及教育。试点开展STEM+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深化健康教育区本课程建设。加强优质课程的共享和推广机制建设,形成一批区域共享、学段贯通的示范课程。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着力于发现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实施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计划进一步深化“促进教师德业兼修的教学实践形态”“问题化学习”“三三制教学”等项目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试点推进数字化备课系统建设,实现教师在线备课。试点启动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系统开发,探索基于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实时反馈和评价诊断机制。深化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共建共享。

3.深化特长人才培养。着力于发展学生特长、服务特长学生发展,实施新陶行知小达人培养计划秉持陶行知“俾个人得以自然发展其能力而为群用”的人才观点,充分发挥校级特色社团、区少科站、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筹)功能,积极引进高校、市区专业机构优质资源,架构学校、区、市三级校内外递进,大、中、小学一条龙衔接的特长生培养体系。完善特色学校组团运作和跨校联合培养机制,加强特色课程和特长竞技展示平台建设,健全学有专长学生的选拔、培养、输送机制。

4.深化区域教育质量评价。着力于转变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实施“新陶行知质量评价行动计划”。积极实施以“绿色指标”评价为导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改革,试点推进以校为本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涵盖学生品德、学业、身心、特长、社会实践与荣誉等信息记录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长经历和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建立学生健康成长干预和服务机制。

5.深化社会育人体系建设。着力于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经历,实施“新陶行知合作育人计划”。坚持“社会即学校”,完善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科学规划校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馆校、社校、家校与校际联动,推动体教、文教、科教与医教结合。推进社区青少年社会实践站建设,发挥社区基层组织育人作用。以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校外教育。试点各类校外组织机构“教育部”或“教育专员”“教育社工”制度,为学生校外活动提供组织、实施和评价保障。

(二)学校发展体系改革

围绕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要求,坚持陶行知“教育为公”“全民教育”思想,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学校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协同创新、特色发展的机制,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

6.强化学前教育科学普惠发展。立足规范管理和特色发展,实施有品质幼儿园建设计划。加强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形式的园本课程建设。实施家园合作衔接教育,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主题活动。完善《宝山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与监测指南》和《宝山区幼儿园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手册》。落实《宝山区学前教育医教结合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干预机制。坚持多部门联动,开展“生活化早教”研究实践,全面提高早教服务质量。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7.强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立足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深入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总结提炼各学区、五大区域和教育集团运作机制积极探索学区(区域)、集团内资源共享、校际联动、协同发展的机制;实施新优质学校集群式发展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学校走向优质均衡;继续拓展特色资源组团发展模式,实现学校均衡基础上的特色多元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合作办学”“市教学协作联盟”“委托管理等项目的辐射作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按优质学校创建、优势学科打造、优异团队建设和优秀教师培养“四位一体”原则,布局区域优质教育资源。

8.强化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立足高中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开展特色普通高中创建。建设自主选择、分层分类学习的高中课程及实施体系,实施与课程相适应的个性化学程和学分制管理。支持高中学校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内外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引进优质师资、优质课程(国际课程)和实验设施资源,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创新人才研究性学习和个别培养探索普职渗透,推动普通高中向普职融合的综合性方向发展。加大学生选科选考、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指导,为学生发展提供多元选择机会。

9.强化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发展。立足残疾儿童教育、康复和保健服务水平提升,推进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医教结合实验区建设。完善多部门参与的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管理机制,为每个残疾儿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现医学鉴定-教育评估-个性化教育康复方案调整的动态循环。加强随班就读融合教育研究和实践,建立特教资源中心,加大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和师资配置力度,优化随班就读片区设点布局,提升普通学校的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能力。加大与高校、专业医疗机构的合作力度,推进特教课程开发、学前特教早期干预、残疾学生康复训练等项目研究实践。

10.强化专门学校的内涵发展。立足问题学生矫治,加强专门学校(灵石学校)建设,从经费投入、设施配备、教师配置等方面建立支持专门学校发展的政策与机制。聚焦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方式方法、职业教育拓展和校外预控工作,探索适合问题学生矫治的专门学校办学模式。设立“青少年教育指导中心”,深入研究问题学生教育转化规律,提升指导全区学校、教师开展问题学生矫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把专门学校建设成为区域未成年人保护、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指导、家庭教育指导和学生问题研究中心。

11.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行知职教’服务能级提升计划”,完善与区域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产教融合、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专业布局,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教办学。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开展“‘艺友制’为基础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加强“双导师制”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2.强化终身教育开放活力发展。秉持陶行知终身教育思想和“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各教所知,各学所好,各尽所能”的教育理念,实施“‘乐学宝山’品牌内涵提升计划”。建立一批民间团队自主发展基地,打造若干个在全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团队孵化基地;开展职成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探索建立“配送师资进学习点”机制;深化市民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丰富网上课程资源;引进社会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高质量的市民公益学习和技能培训;推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区建设。

(三)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改革

立足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践行陶行知教师教育思想,探索科学的教师管理机制,强化教师“教研训一体”发展,着力打造德业兼修、富有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3.聚焦师德提升机制建设。优化师德建设环境,以“宝山区学陶师陶楷模”、“宝山区学陶师陶标兵”评选机制为抓手,选树一批教书育人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机制,实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评价模式。在教师聘用、晋升、评优、奖励、考核工作中强化师德主导作用。深化教师职业形象塑造,进一步倡导“爱岗敬业,大气谦和,博雅睿智,知行合一”的宝山教师新形象。

14.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建设。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引领和指导,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直通车”项目,搭建教师快速学习和交流分享的互动平台。坚持“教研训一体”用培结合原则,立足课堂实践,构建教师教研、科研、培训一体的专业提升机制,试行教师发展指导员制度。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施以生涯规划引领为主的万名教师提质工程、以学科优秀人才培养为主的千人骨干培育项目、以优秀青年教师选拔为主的“百名新秀助力计划”,以专业领军人才打造为主的“十大名师登峰计划

15.聚焦教师管理机制建设。优化教师招录机制,试行招募、选拔、录用“小循环多周期”策略,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愿景导向机制,做好见习培训、学历提升、职务评聘、交流轮岗等职业生涯导航。完善多元激励机制,实施高端培训激励、荣誉称号激励和行业薪酬激励。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试行与教师资格注册相挂钩的“暂缓注册”教师再培训和“不合格”教师退出制度。探索机制改革与管理创新,建立教育人才管理中心,强化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发挥教育人力资源最大效应。

(四)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改革

践行和发展陶行知“活的教育”理论,推进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完善管办评分离,政府、学校、社会协同的教育治理架构,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的现代教育格局,切实发挥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充分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活力。

16加快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强化区政府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明确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街镇、相关委办局的教育管理权限和职责。坚持简政放权,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全面实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综合应用规划编制、政策指导、信息服务和经费资源投入等措施,优化学校发展环境,确保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系统内部管理架构,形成“一体两翼,政事分开,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管理服务架构和运行机制。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规范决策程序,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17.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学校内部管理的改革创新。完善学校治理结构,落实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机制。健全学校法律服务机制,保障学校依法办学,形成学校依法办学和自主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及家长依法维权、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格局。

18.加快构建教育督导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督学、督政、监测三位一体的政府教育督导体系,加大社会参与教育督导评价力度,建立教育督导报告发布、限期整改、复查回访和问责制度。强化专业组织评价功能,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提高教育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社会公众及时、便捷、有效地获取各类教育信息。

19.加快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机制。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学校办学体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合作方式参与学校教育服务,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力度,采取购买服务、资金奖补、委托管理、教师培训等办法,支持民办学校加快发展。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监管、公开和风险防控制度,完善民办学校学费收入监管制度。

20.加快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教育投入绩效,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目录和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绩效评价办法,积极引进社会专业力量,拓展和健全社会第三方参与教育规划、咨询、政策研究、教育培训、交流会展、督导评估、后勤保障等事项的机制,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五)教育资源配置体制改革

学习、传承和发扬陶行知孜孜以求、艰苦办学的精神,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教育投入,优化社会参与机制,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21.加强教育设施资源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坚持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按服务半径均衡布点配置教育设施资源。加强功能统筹,倡导用地复合开发、设施集约建设,建设配套齐全、布局合理、整合共享的社区教育设施资源网络。在学校基本建设中,同步推进校园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环境建设,注重实验室、图书馆(室)、体育场馆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所需各类功能型专用教室(场馆)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学校体育场地资源与社区有序开放共享,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学校。加快建设教育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区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设点布局和配置水平的实时监测,为规划决策服务。

22.加强“学陶师陶”特色资源建设。全面弘扬陶行知先生爱国、敬业、奉献、求真、创造五种精神,深入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财富,加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建设,实施陶行知纪念馆和行知教育公园“馆园一体”建设工程,打造一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实践的示范学校、特色学校,深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和实践,凸显宝山行知教育文化特色,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底蕴提升宝山教育的影响力、凝聚力和软实力。

23.加强经费投入管理机制建设。深化教育经费统筹机制改革,完善市拨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保证城乡学生财政性教育生均经费投入均衡。加强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基于学校发展的全口径预算编制和分级管理的预算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分级负责的项目经费使用机制,最大限度激发校长、教师的积极性。加强经费监管机制建设,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实行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全面推行财务信息公开。

24.加强资源配置信息化机制建设。试点开展基于云技术平台的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构建基于网络的“创新实验实训中心”,推进优质区本课程、优秀校本课程数字化建设及相关信息素材资源库建设。参与“上海微校”建设,建立宝山智慧学习平台,打造宝山区“易班”学习者网络互动社区,建立个人学习记录档案,通过个人学习账户有机衔接中小学学籍卡以及学分银行等信息,实现所有学段线上线下学习经历和成果的互认,并利用实时感知、专业搜索、智能导航等信息化手段,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伴随一生、随时随地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四、改革保障

(一)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建立区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兼顾,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教育改革项目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发展大局,协调各方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改革重大问题,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方面建立改革重大政策突破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决策咨询,提高决策水平。

(二)项目引领,循序推进

坚持项目引领,将重点任务分解为具体项目,探索项目领办制、项目招标制和项目负责制,对重大项目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对成熟型项目积极吸引学校及社会各方主动参与。密切跟踪改革试点进展,建立项目进展定期通报制度,加大对改革项目推进的跟踪、评估和调控力度。鼓励基层创新,支持改革条件成熟项目和有条件学校自主参与、先行先试。动态调整和优化项目推进机制,确保项目确定的有效性和推进的有序性。

(三)机制保障,激发活力

建立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目标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约束,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项目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明确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重点支持重大创新项目和参与项目单位的创新性研究实践,激发项目承担各方积极性。建立重大改革项目决策风险和绩效评估机制,将改革试点成效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成效显著的项目和相关单位,以适当方式予以奖励,确保项目推进的可衡量、可检查和可持续。

(四)强化宣传,优化环境

全面深入宣传教育改革,进一步坚定改革信心,充分凝聚改革共识,合理引导改革预期,争取各方理解支持,为改革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研究出台改革试点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办法,选树一批改革示范项目。通过现场展示会或推进会等方式,加强项目交流学习,加大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试点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1]低投入、高效益、可持续

[2]本区现有小教四个学区、幼教两个学区。

[3]尊重区域差异,基于区域教育发展实际,设立淞宝素质教育示范区(东区、西区)、大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区、沪太路乡镇教育发展区、长江路教育发展区。

[4]本区于2001年后,为促进校际均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先后组建了行知、吴淞、上大附中、一中心等以办学质量好、社会信誉高的学校为核心的教育集团。

[5]即同步考虑和布局优质学校、优势学科、优秀团队和优秀教师的建设。

[6]强化区教育局行政管理、行业指导和监管职责,强化区教师进修学院业务管理、指导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撑能力,强化教育督导室教育督导评估功能,细化和增强各直属中心(机构)的事务职能,拓展和提升学区的区域教育管理职权。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