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宝山区委员会
政协提案办理用纸
提案号9D057
案 由 |
关于加强宝山区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提案 |
提出人 |
钱建峰 |
答复形式 |
□面见 □电话 □传真 □网上 □其他() |
该提案立足宝山区情实际,紧扣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对深化当前我区青少年气候变化教育在重视程度、专业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传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对完善我区青少年气候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些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创新科普教育形式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借鉴。经认真研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经办人签名: 联系电话: 承办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
说明:1.办理情况须在规定时间内征求提出人意见,如书写不够,请另附纸。
2.提出人可以当面向承办单位反馈办理结果,也可以在走访答复后将本表寄送承办单位。
3.本表经提出人签名后,一份存承办单位,二份送区政府办公室,一份留提出人(若为集体提案、界别提案、联名提案留三份)。
承办单位对办理结果的分类(请在4个选项中选择1项用“√”表示) |
|||||||||||||||||
解决采纳 |
|
正在解决 |
|
计划解决 |
|
留作参考 |
|
||||||||||
办理复文公开属性的分类(请在5个选项中选择1项用“√”表示) |
|||||||||||||||||
主动公开 |
依申请公开 |
不公开 |
|||||||||||||||
全文公开 |
摘要公开 |
全文公开 |
摘要公开 |
||||||||||||||
|
|
|
|
|
|||||||||||||
办理复文非主动公开理由 |
|
||||||||||||||||
承办单位领导审核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
|||||||||||||||||
请您对办理情况提出意见:(请在栏目后的空格内用“√”表示) |
|||||||||||||||||
对办理结果 |
满意 |
|
基本满意 |
|
理解 |
|
不满意 |
|
|||||||||
对办理态度 |
满意 |
|
基本满意 |
|
理解 |
|
不满意 |
|
|||||||||
办理过程中的沟通 |
很好 |
|
较好 |
|
一般 |
|
|||||||||||
办理答复的针对性 |
很好 |
|
较好 |
|
一般 |
|
|||||||||||
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提案者签名: 年 月 日 |
关于加强宝山区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提案回复
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青少年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力军,其气候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乎国家未来。近年来,我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的号召,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枢纽,联合区气象局、区科委等单位,创新构建了“科技引领、多元融合、实践育人”的气象科普体系,创造性将气象科学与红色基因传承、非遗文化体验、艺术创意表达等深度融合,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参与气候行动的热情,更培养了他们应对极端天气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了具有宝山特色的“科普奠基、教育赋能、文化浸润”的协同育人模式。
一、联合体推进科普进校园
一是气象特色学校建设。2020年6月,宝山区中小幼气象科技教育创新联合体正式成立,开创性地打破了城乡地域和学段限制,汇聚了20余所气象教育特色鲜明的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联合体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研发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等系列校本课程体系。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系统采集气象数据、模拟天气预报、分析卫星云图与雷达图像等实践环节,以及参与互动式科普探究主题活动和小课题研究,全方位掌握气象科学知识。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不仅推动了优质气象课程在校园的普及,更为青少年搭建了系统学习气象科学的专业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关注气象变化、增强环保意识,逐步培养起对气象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热情,为培养未来气象科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乡村科普拓展。为促进城乡科普教育均衡发展,联合罗店镇新农村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气象主题体验课”特色课程。在课程实施中,乡村青少年通过参与农作物种植、气象观测等农事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温度、降水、光照等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关键影响,有效强化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防灾减灾意识。截至目前,该课程已累计开展服务超过1000人次,不仅为乡村青少年提供了接触前沿气象科技的宝贵机会,更有效弥补了城乡青少年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品牌赛事激发创新活力
一是气象科幻画比赛。与区气象局深度合作,以“节气物候”“气候行动”,连续多年举办中小学生气象科幻画比赛。去年“气候行动・绘气象”比赛,共收到来自学校的500多幅作品;今年“节气物候中的预警光影”已吸引众多学生报名。官方平台进行矩阵式宣传,该活动借助“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宝山气象”官方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成功覆盖全区学校。这些比赛累计吸引了数千名学生热情参与,期间涌现出一批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青少年对气象科学的独特理解,更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是“小小气象讲解员”微视频征集活动。联合上海市气象学会秘书处、上海市宝山区气象局、宝山团区委共同举办“云上科普馆—小小气象讲解员”微视频征集大赛活动,鼓励宝山区的小学生们以小小讲解员的视角,选取与自然、生态、环境、气候变化、天气类相关的主题,开展演讲讲解,宣传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有效实现了科普内容的“童言童语”式传播。
三是气象谚语书法比赛。创新打造“气象科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特色活动体系。开展“气象谚语书法比赛”,引导参与者在临摹书写过程中领悟古人观天智慧,同步通过“动手做气象小实验”让青少年亲手操作专业设备,在模拟降雨、测量风速等实验中直观理解气象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这些活动开创性地将现代气象科学与传统文化精髓相融合,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探究能力,更通过“做中学、写中悟”的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有效提升了参与者的文化认同感和科学素养。
三、研学实践深化科学认知
一是气象科普研学营。与麦淘亲子等合作,共同打造“探索高空的奥秘”“银铃游学课程”等系列研学产品。项目采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环节,专业气象导师系统讲解大气科学原理;在实践环节,学员们实地探访气象观测站,近距离接触现代化气象观测设备,特色实验课程包括“模拟龙卷风”“人工降雨实验”等,带领学生系统了解气象科技的发展历程与前沿应用。目前,该项目年均服务超过500人次,成为深受学校和家长认可的科普品牌,为青少年开启了气象科学世界的探索之门。
二是“日出滨江”红色科普活动。联合气象局、团区委创新推出“日出滨江,心向祖国”特色活动,巧妙融合气象观测与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科普课堂。清晨,亲子家庭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观测“日出指数”,在实践中学习气象知识。并通过庄严的升旗仪式,让青少年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引导孩子们思考气象科学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多期,惠及200余组亲子家庭,不仅普及了气象科学,更通过情感共鸣与仪式感,让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扎根于青少年的心中,真正实现了科学教育与红色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社会联动扩大影响力
一是好问题科普传播行动。2024年6月,上海市教委与宝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天问杯”学生好问题大赛取得显著成效,吸引10万余名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共征集到涵盖气象、天文、物理等领域的10万余个富有创意的科学问题。以此为契机,区教育局联合区科委、区气象局等部门,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力,精心打造“好问题科学传播行动”项目,推出了《神奇的气压》《从宇宙看天气》《电闪雷鸣》《神奇的温度》等系列精品科普微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孩子们提出的好问题转化为优质科普资源,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探究热情。
二是公众开放日与社区集市。依托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点,与区气象局、区科委深度合作,打造“气象科普嘉年华”系列活动。通过气象台站开放参观、社区科普集市等多元形式,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体验机会。活动现场设置“台风模拟”“人工降雨演示”等互动装置,配合气象专家现场讲解天气形成原理,在全区范围内培育了“学气象、懂气象、用气象”的科普文化氛围,年均吸引超过2000人次参与,有效提升了青少年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兴趣。
三是媒体宣传矩阵。充分利用“宝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宝山气象”微信公众号,通过图文直播、短视频科普等新媒体形式进行立体传播,打造的“气象小主播”等栏目,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传播生态。通过精准化、分众化的传播策略,显著提升了宝山气象科普的品牌影响力,使气象科学知识以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下一步,宝山区将持续深化“气象育人”理念,以培养新时代气候公民为目标,构建更完善的气象科普教育生态。在科技赋能方面,依托宝山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和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率先引入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造具有科技感和趣味性的新一代科普平台。在“家校社”协同上,通过设立“气象家庭日”组织亲子科普实践等活动、开展“我家的小气象站”家庭观测等比赛,形成“人人学气象、家家懂气候”的良好氛围。在教师培训方面,目前我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定期开展气象科普教研活动,同时依托宝山区气象局、上海市宝山气象科普教育联合体共同开展气象科普讲座,邀请气象专家为教师讲解气象知识,如“风从哪里来”“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等,但目前主要覆盖部分学校科学教师,接下来要扩大合作网络,培育专业化的科普师资队伍,为落实“双碳”战略培育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