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雨辰、李锐、吴隽文委员:
三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宝山区进一步聚焦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的建议》收悉,经整合区科委、区科创委、区规划资源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期,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爆发式增长、商业化进程加速,宝山区工业机器人基础雄厚。2024年,我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644.21亿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上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三位委员提出的当前宝山机器人产业布局分散、 融资环境改变、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实属当前我区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共性问题。当前,我区加速布局机器人功能性平台和关键环节等举措在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总的来看,我区机器人产业智能化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关于提案中提到的“推动相关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宝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以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核心承载区、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产业化拓展区、大学科技园为重点科技策源区,打造“一核两园”集聚发展空间。上海机器人产业园聚焦智能机器人及其关联产业全链布局,持续做强国家级的宝山区成套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形成“以优质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共生”的特色产业集群。宝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焦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推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成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重要承载区。大学科技园聚焦“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以上海机器人研究所等为代表的环上大科技创新核,汇聚环宝山科研院所资源打造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带,形成“一核一带”科技创新策源平台。
关于提案中提到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宝山区通过产业引才,政策育才,服务留才这一产业人才“引育留一体化”的举措,不断加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人才引育力度。举办宝山·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参加第24届工博会机器人展等,借助重大展会平台、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开展人才交流、展览展示、宣传推介等活动。围绕机器人及高端装备产业领域,征集建设3个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遴选18名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科研能力强、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入选宝山区三江英才计划。同时,成立宝山区机器人产业专家委员会,为我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知识储备。
关于提案中提到的“生产场景联动,实现投资“1+1>2”方面,一是全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场景落地。聚焦我区两大千亿级产业“强强联手”,依托宝钢股份转炉人形机器人场景,完成炉前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观测感知,以及炉后材料取样送检工序,打造可实现“人机”“机机”交互作业的示范应用场景;依托硼矩新材料智能实验室,打造“AI大模型+新材料研发+实验室操作”的示范应用场景,积极争取在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宝山场景落地成果。二是加速推进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重点制造领域,持续遴选我区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通过“机器人+智能工厂”,推动机器人在上下料、焊接、打磨、切割、巡检等细分环节中的应用,力争打造10个市级标杆应用场景,10家市级示范智能工厂。三是促进多领域供需有效对接。积极对接市部属国企等链主企业,聚焦机器人、工业母机、算力芯片、高端仪器仪表等重点领域,组织产业链共建对接活动。协同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推动更多我区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大企业采购名录,为新产品新技术规模化应用创造条件。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优化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市区协同,共同帮助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企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更多硬核科技企业,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智能化转型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宝山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