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山区深化体教融合和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草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根据《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上海市促进中小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整合我区教育、体育优质资源,以一体化理念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发展,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充分发挥以体育人的综合价值,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后备人才,推动青少年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全面发展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挖掘体育的育人价值,因材施教,发挥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功能,推进高水平体育教育普及实施,促进学生健康第一,全面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2.坚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在遵循教育与体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探寻体教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充分发挥多部门的优势,建立体教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畅通融合渠道,为体教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3.坚持共建共享,创新发展
坚持把体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作为助力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的重要举措。创新工作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推进资源互补、人才交流、数据共享。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体系,互相赋能,共建共享,切实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体教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目标
整合区域优质资源,以“一体化”理念推进体教融合深入发展,多部门融合协作机制更趋完善,“以体育人”“以体育智”“以体育心”成效显著,青少年赛事体系全面建立,“战FUN宝山”品牌效应突显。到2026年,全面育人导向进一步树立,体教融合宝山模式基本形成,青少年体育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人才不断涌现,宝山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学校体育课程建设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学校将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体育运动不少于2小时。小学阶段学校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推进落实初中阶段学校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推动高中阶段学校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2.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巩固课程育人作用,深化幼儿园“游戏化”、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确保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2-3项运动技能。
3.提升体育运动负荷。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关于平均运动负荷心率、全课运动密度等要求。积极推动每学期6节体能课、每节课10分钟左右基础体能或专项体能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确保运动负荷科学达标。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开设80分钟专项课。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课堂运动监测,提升运动强度,确保运动安全。
(二)完善赛事体系建设
4.打造宝山青少年体育品牌。以“战FUN宝山”、“超霸杯”体育品牌为引领,办好区阳光体育大联赛、“奔跑吧·少年”宝山区学生运动会、校园联盟赛等。开拓青少年铁人三项、攀岩、滑板、小轮车、霹雳舞等新兴项目领域。提升品牌赛事办赛能力、参赛体验、宣传水平。
5.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定期发布赛事计划。建立区-校-社分层赛事体系,推动联动发展。完善和扩大区级赛事规模,参赛人次不少于区域学生的30%,联盟赛事、“一条龙”学校赛事,完善以学校命名的杯赛举办制度。鼓励学校每年举办春秋2次校级运动会,其中至少1次为综合性运动会。建立区、校运会纪录“荣誉榜”。支持社会组织承办青少年体育赛事。到2026年,形成一批项目丰富、办赛专业、参赛广泛、效益明显的青少年体育赛事。
(三)推动运动普及和提高发展
6.积极筹备成立宝山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着力推进我区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试点建设,探索走训式体校向青训中心转型发展,扩大开放办训,加强科学训练。加强对学校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的课余训练指导和监管,建立相关学校校长中心组,聚焦重点项目和优势布局,进一步夯实我区后备人才。
7.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建设“一校多品”并融入教学、训练及赛事体系,鼓励学校举办体育节,形成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巩固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发展基础,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发展冰雪、射击、击剑、攀岩、马术、高尔夫、滑板等特色项目,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发展武术、棋牌、射箭、龙舟等项目,增强文化自信。
8.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实施学生体育素养评价,将学生参加体育比赛、运动技能等级测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年通过对学校学生体质进行监测,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价,纳入督导范围,接受社会监督。
9.提高青少年科学训练水平。建设宝山区青少年体能训练共享中心,为体校、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科学训练指导。加强科学选材育才、科研监测、科医保障,完善发现、培养、跟踪、输送紧密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成立宝山区反兴奋剂宣传教育中心,反兴奋剂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10.完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体育-教育-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发展上海市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区属二线运动队),研究制定《宝山区学校体育“一条龙”工作指导方案》,指导学校做好“一条龙”人才培养工作。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后备人才“灵活学籍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体育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后备人才培养、赛事活动组织等,加强监管和第三方评估。
(四)培育醇厚体育文化
11.丰富体育文化宣传内容。强化青少年体育精神培育,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开展优秀运动员进校园活动,组织青少年学生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在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中普及运动项目知识、传播体育文化、强化仪式教育。挖掘体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讲好宝山体育场馆、体育赛事、优秀运动员的故事。
12.拓展体育文化宣传渠道。在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宣传渠道的基础上,拓展新媒体平台,加强青少年体育宣传引导。发挥好“上海宝山”“宝山教育”“宝山体育”等公众号作用。推进“明星进校园”活动,凸显知名运动员、校园体育新星的引领作用,为青少年树立学习榜样。加强部门合作,挖掘宝山体育深厚内涵,开展各类体育文化主题活动。培养一批青少年体育文化宣讲员和志愿者。
(五)强化师资力量配置
13.推动体育系统优秀教练员入校带训。研究制定宝山区体育系统教练员进校园管理相关制度,发挥体育教练员的专业优势,与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中形成优势互补,为专业运动队技能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持,鼓励提升教练员尤其是青年教练员的入校比例。
14.鼓励学校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畅通体育专才入校渠道,优先在“一条龙”布局学校、上海市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区属二线运动队)所在学校中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畅通教练员职称晋升通道,不断充实体育师资队伍,促进后备人才选拔培养逐渐融入教育体系,推动体教融合工作走深走实。
15.支持优秀体育教师指导课余体育训练。优化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社团指导、课余体育训练工作以及竞赛成绩纳入体育教师绩效考核内容,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
16.加强学校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培训。体育部门会同市各级项目中心和单项协会,探索基础大课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教练员培训体系。以推进“教练员入校”“退役运动员入校”为契机,畅通裁判员、教练员资质公益培训通道。建立体校教练员与体育教师的联培联训机制,有效提升青训师资带队训练技能水平。
(六)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17.落实场地设施建设。落实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配置体育场地。推进具备条件的学校实施“一场一馆一池”建设,推动学校场地设施拓展升级,建设校园体育运动智慧场景,推进多功能、智慧型体育场馆建设。加强社区青少年活动场地设施建设,新建公共体育场馆优先在学校和社区周边选址。
18.提高场地设施利用效率。学校体育场地继续向社会开放,试点室内场馆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17小时。开设双休日学生运动专场,优先保障校内及周边青少年锻炼需求。倡导社会场馆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公益开放,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设置面向青少年的活动专场,9月第三周星期六为“青少年健身公益开放日”。
五、保障机制
19.明确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宝山区青少年体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召集人由区教育局、区体育局行政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设在区体育局。成员单位由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发展改革委、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绿化市容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残联等部门及各街道(镇)共同组成。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调推进本区青少年体育工作各项任务落实。
20.加强教育督导,构建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体教融合工作评估机制,把教育督导、活动评估、重点提升、等级评定、表彰奖励、宣传引导作为深化学校体育特色的有效措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达标校、示范校创评,定期开展专项督查评估,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建立完善宝山区“一条龙”项目布局学校、上海市青少年高水平运动队(区属二线运动队)管理机制,实施动态的工作指导和检查。
21.做好经费保障,优化资源配置。将青少年体育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和资源整合力度,做好体育场地设施升级、课程改革建设、赛事活动开展、师资队伍培训等保障工作。鼓励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退休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会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等参与学校体育课后服务,并按照课后服务有关规定予以补助。按照规定对参加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全运会、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市运会、市学生运动会等赛事的相关人员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