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山区九届人大六次会议126号建议的答复_建议提案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对宝山区九届人大六次会议126号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8-28
【字号
  • 所属类目: 建议提案
  • 主题分类: 教育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5-08-28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5-08-28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教育局

上海市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建议号126

 

 

 

 

线

 

 

在宝山区建设一个以特教为中心的职业技能帮扶阵地

提出人

郁慧

答复形式

面见 R电话 传真 网上 其他()

办理情况:

尊敬的郁慧代表:

你在上海市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关于《在宝山区建设一个以特教为中心的职业技能帮扶阵地》的建议,我局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宝山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具体见附件)

 

 

经办人签名:杨金来

联系电话:021-66592879

承办单位盖章:

                                            2025 4  9 

说明:1.办理情况须在规定时间内征求提出人意见,如书写不够,请另附纸。

2. 提出人可以当面向承办单位反馈办理结果,也可以在走访答复后将本表寄送承办单位。

3.本表经代表签名后,一份存承办单位,二份送区政府办公室,一份留提出人(若为联名建议留三份)。


承办单位对办理结果的分类(请在4个选项中选择1项用“√”表示)

解决采纳

正在解决

 

计划解决

 

留作参考

 

办理复文公开属性的分类(请在5个选项中选择1项用“√”表示)

主动公开

依申请公开

不公开

全文公开

摘要公开

全文公开

摘要公开

 

 

 

 

办理复文非主动公开理由

 

承办单位领导审核意见:

 

签名:

       

请您对办理情况提出意见:(请在栏目后的空格内用“√”表示)

对办理结果

满意

基本满意

 

理解

 

不满意

 

对办理态度

满意

基本满意

 

理解

 

不满意

 

办理过程中的沟通

很好

较好

 

一般

 

办理答复的针对性

很好

较好

 

一般

 

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代表签名:

       

 


关于《在宝山区建设一个以特教为中心的职业技能帮扶阵地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尊敬的郁慧代表:

您在上海市宝山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关于《在宝山区建设一个以特教为中心的职业技能帮扶阵地》的建议,我局已收悉。十分感谢您,对宝山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的建议非常有意义,关注特殊教育群体的职业技能帮扶不仅体现了社会的温度,也能够帮助这些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我局高度重视,并结合区人社局、区民政局和区残联的相关意见,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年龄段内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一直是市、区、街镇三级残联的重点工作。上海市残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财政局于202487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沪残联规〔20243号)文件,就推动本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作了进一步明确。近年来,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每年委托专业机构开设短视频剪辑(中阶)、Python程序设计及应用、摄影艺术创作、广告设计师等培训班,宝山区残联每年委托专业机构开设“西式点心、中式面点师、咖啡师、无人机、保安、插花、护理”等培训班,旨在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其中2024年内,宝山区37人次自主报名参加市级培训,327人次参加各类区级培训,共获得各类证书38人。

二、主要措施

(一)对宝山区内特殊教育群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包括人数、年龄分布、技能水平、个人需求等信息。区人社局与区残联基于调研结果,立足区域实际,扎实推进特殊教育群体技能提升,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制定详细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和就业支持方案,努力实现市场化就业。

(二)联系区内相关政府部门、教育(及培训)机构、企业和慈善组织,争取各方的支持与合作,助力其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政府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教育(及培训)机构可以提供场地和师资,企业则能为特教群体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而慈善组织可筹集必要的资金

(三)根据特教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区教育局依据区特教中心已有建设,联合区内职业院校特教班和宝山职校特教实训基地与区人社局一起在专业遴选、课程建设、教法探索上做好职业帮扶一是遴选适合的专业。通过分析特殊教育学生的特点,按照“尊重差异适合特点加强合作”的原则精心选择适合的专业。二是建设适合的课程体系。从职业提升、康复训练等方面整合教育资源设立顶层课程模块,通过积极实践探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选择的学习内容。三是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要贴近“00后”特殊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尊重特教、职教生源的差异性,建立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的“多维课堂”;将中国特色学徒制、现场工程师等职教培养范式引入特教领域,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课堂”。

(四)搭建就业平台,用于对接特教群体与潜在雇主。通过专人服务,区人社局与区残联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及时掌握残疾人就业意向,量身推送适配岗位信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扶。紧扣春季专项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契机,定期举办招聘会或企业开放日活动,开设残疾人招聘专区,目前8家企业集中推出近百个适合残疾人的优质岗位,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五)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特殊教育群体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消除社会偏见,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坚持普特融合,助推特殊学生融入社会。搭建共融共学的普特融合平台。从学校层面,通过搭建学生社团、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大型活动等平台主动推进真正的普特融合,使特殊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补贴申请指导,鼓励他们聘用特教员工。

(六)探索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如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公益活动等构建起一个高效、专业的特教职业技能帮扶阵地,为特殊教育群体打开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实现可持续发展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