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_区级建议结果公开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对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7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信息来源: 区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 2020-08-14
【字号
  • 所属类目: 区级建议结果公开
  •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 体       裁: 其他
  • 发布日期: 2020-08-14
  • 发文字号:
  • 发文日期: 2020-08-14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卫生健康委

许科、周丽昀、高立伟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助力‘老年漂’健康生活的建议收悉,现形成意见如下:

一、持续推进社会育婴与托幼服务。

结合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社区儿童之家建设,为社区儿童游戏、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空间。帮助带娃祖辈有“喘息”机会。此外,充分发挥为社区配置儿童阅读书架实事项目延续效应,让儿童在社区可以享受更多的文化福利。妇联将继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社区托育点建设工作,为双职工家庭提供社区托育托幼服务。引入亲子活动项目,为亲子家庭提供亲子阅读、游戏活动、手工制作等丰富多彩的公益课程,为促进孙辈关系、调解家庭氛围、提升儿童学习兴趣等提供帮助。

夯实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延伸工作触角。区妇联在各街镇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调处专窗,并逐步在居村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为“老年漂”提供维权服务和婚姻家庭正向引导,通过情绪疏导、心理安抚和咨询聊天,为老沪漂一族参与社区生活提供帮助。

利用社区“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吸引“老年漂”群体在社区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如包粽子、织毛衣、手工制作、团体活动、妇女议事等活动,帮助她们融入社区,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资源,为“老年漂”一族提供助医、助困和助老等服务。

二、不断完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为适应人员流动性、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险权益,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承诺“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老年人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201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为落实任务,兑现承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印发指导性文件,集中攻关,建成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如期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主要覆盖四类人群,一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也就是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二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且符合参保地规定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四是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主要报销政策可以概括为“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目录是指参保人跨省就医原则上执行就医地支付范围,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参保地政策是指参保人跨省就医原则上执行参保地支付政策,包括参保地医保基金的起付线、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流程就是三句话: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第一步,先备案,参保人员先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一个备案登记。第二步,选定点,选择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到了就医地必须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第三步,持卡就医,参保人员使用全国统一的社保卡,医院识别以后可以直接结算。参保人员只需向医疗机构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费用,其他的费用就由医疗机构和经办机构结算,参保地的经办机构再按月和就医地经办机构再来清算,这样就可以减少老百姓的垫资和跑腿。

考虑到全国各统筹区门诊政策不统一,待遇保障水平差异大;医保信息系统建设水平不一,药品、医用耗材代码标准不统一;门诊就医结算频次高、结算量大,单笔结算金较小,医保信息系统承载能力不够等原因,当前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主要解决参保人员的住院医疗费直接结算,门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尚未在全国开展。目前,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已于2018年9月开展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工作。2019年6月22日,京津冀门诊异地直接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强对有条件有意愿区域的指导,扩大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不断满足参保人员的异地就医需求。

我区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均已相应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和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三、持续提升社区对“老年漂”群体的关爱度。

对于“老年漂”而言,社区是最重要的活动空间,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范围辐射“老年漂”群体,助力“老年漂”健康生活。利用社区“妇女之家”活动阵地,吸引“老年漂”群体在社区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如包粽子、织毛衣、手工制作、团体活动、妇女议事等活动,帮助她们融入社区,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资源,为“老年漂”一族提供助医、助困和助老等服务。重点建设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人助餐点、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等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已实现五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在街镇的全覆盖。

1、长者照护之家情况。长者照护之家是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一般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社区,提供涵盖机构照料、社区照护、居家护理等一站式综合型服务。

2、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情况。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主要是为社区中失能失智老年人,以及其他生活自理困难的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日间托养服务。

3、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情况。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一体化资源统筹、一网覆盖的信息管理、一门式的办事窗口的养老服务综合体。目前全区建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2家,已实现街镇全覆盖。

4、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情况。2008年起,为了帮助高龄、独居、纯老家庭以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用餐困难问题,根据市政府实事项目要求,结合街镇老年人口分布与需求情况,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中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

5、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情况。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是老年人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均衡布局的重要环节。我区老年活动室由各街镇根据所在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和社区资源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同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设置服务项目,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四、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满足社区居民心理卫生健康需求。

我区于2016年创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区之际重点推出“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陆续在全区1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服务点,由区精卫中心专业医师下社区坐诊开展心理咨询等服务。此外先后在友谊路街道和张庙街道成立“彩虹港”心理咨询中心,依托区精卫中心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医师团队的力量,联合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理卫生专业人才,调动社区心理志愿者,将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咨询服务覆盖全区,为社区居民(全人群)尤其是未成年人、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提供公益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心理卫生健康需求。

2019年,我区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区精卫中心成立“心理健康讲师团”,讲师团由20余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组成,定期走进社区进行心理保健知识宣讲,从源头上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021-66019885),为市民提供专业支持和帮助;重点项目“心理卫生五进”(心理卫生进学校、心理卫生进社区、心理卫生进机关、心理卫生进部队、心理卫生进企业)为不同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

接下来会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点和“彩虹港”心理咨询中心在老年群体中的知晓度,帮助他们利用好服务点和咨询中心,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突破心理障碍。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