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_公开目录_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信息来源: 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1-06-30
【字号
  • 所属类目: 公开目录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 体       裁: 通知
  • 发布日期: 2021-06-30
  • 发文字号: 宝教党〔2021〕32号
  • 发文日期: 2021-06-24
  • 公开类别: 主动公开
  • 机构名称: 区教育局


街镇、相关委办局、各教育单位: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中共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工作委员会

                            海市宝山区教育局

                             2021624



附件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构建以劳动教育为引擎、五育融合全面培养的教育发展新格局,打造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入把握劳动教育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多途径、多形式开展研习活动,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总体要求。

——明确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确立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积极探索契合宝山实际、彰显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培养五育并举,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

——确立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孵化百所有规划、有思考、有举措、有成效的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建设实践导向、理论支撑、五育融合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打造具有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和专业的劳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丰富与宝山地域特质和产业发展结构相契合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完善经费投入、安全应急保障机制;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努力培养五育并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系统规划劳动教育内容

(一)厘清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劳动知识的习得和劳动技术的把握、劳动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劳动习惯、品质的培养和劳动观念、情感和精神的养成。

(二)确立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正确认识劳动价值,深刻认识并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养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

涵养丰富的劳动情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形成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培养扎实的劳动能力。掌握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具备与其年龄相匹配的生存生活能力。

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三)建构劳动教育的区本课程

遵循《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基于区域教育特质,构建体现生活教育特色的行知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横向融合和中小幼学段的纵向贯通。

课程由体现耕读传家,修身养性文化的家庭劳动教育课程群,体现人文理性,自强不息文化的校园劳动课程群和体现造福于众,工匠传承精神的社会劳动课程群组成。家庭劳动课程群包括劳动情感与家风课程,生活习惯与技能课程和亲子劳动活动课程;校园劳动课程群包括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劳动体验与创新实验室课程和校园实践与文化课程;社会劳动课程群包括新劳动行业体验课程,民俗与工匠传承活动和公益与社会服务活动。

各学校、学段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特质实施课程,并生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活动案例,充实、完善区本、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四)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要求

幼儿园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鼓励并指导幼儿尝试生活自理,讲究个人卫生,初步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懂得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小学要注重基本劳动习惯养成,低年级要注重健康行为习惯培养,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懂得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家务和校园劳动习惯,能够分担家务劳动,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职业劳动体验,让学生自觉承担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培养职业兴趣,参加木工、电工、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实践,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遵守劳动安全规则,进一步培养劳动习惯和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普通高中要注重社会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与创新实践,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本领,适当开展职业训练,具备应对和处置常见劳动安全事故的基本技能,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三、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实施

(一)规范劳动教育课程实施

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规范实施国家、上海课程,选择性实施区本化课程的基础上,基于学校实际,开展校本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发、建设百门体现宝山特点、区域共享的劳动教育精品校本课程。根据各学段特点,科学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环节融入劳动精神培育和劳动习惯培养;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深度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实现五育融合;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设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方面的专题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小学阶段侧重劳动习惯的培养,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初中阶段加强动手实践课程;高中阶段与职业生涯指导相结合,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保持课程的连续性。着力探索多元化实施方式,尝试开展跨学科、体现五育融合的项目式学习,探索开展同年龄段混班实施的主题式学习,深入开展同校不同年龄段混龄实施的社团研究性学习,尝试开展与研学旅行相融合、跨校开展的研修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形式,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着力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课程实施路径和区本化实施机制。

(二)重视校内劳动实践

幼儿园以生活自理和班级服务为主,小学低中年级要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要注重在校园劳动的基础上适当向社会劳动实践拓展。中小学要科学设计校内劳动项目,制定劳动公约、每日劳动常规任务单及学期劳动任务单,明确每周校内劳动实践时间,组织开展校园卫生保洁、班务整理、绿化美化、图书整理等集体劳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养殖,建立班级农事劳作责任区;创建劳动体验与创新实验室,在开展木工、金工和电器维修等传统劳动技术学习的基础上,尝试开展花艺设计、3D打印、服装设计与制作、宝山非遗传承等体现区域文化特色、时代需求、趋向五育融合的创造性劳动实践活动。

(三)繁荣校园劳动文化

重视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建立劳动实践兴趣小组和社团,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和劳动成果交流推介活动;根据实际设立校园劳动周、劳动日,开展集体劳动;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文化讲堂,营造热爱劳动、人人劳动的良好氛围,培育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价值的校园文化。

(四)重视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孩子成长观和成才观,当好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注重言传身教,让孩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培育优良家风,培养孩子生活自理意识和能力,鼓励和引导孩子主动承担适量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引导孩子开展孝亲敬老爱幼劳动,与孩子一起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校要密切家校联系,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探索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学生家务劳动等情况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五)开展多样化社会劳动实践

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调劳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劳动一线,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体认劳动创造价值。鼓励高新企业、科研院所、新兴工业园区等履行社会责任,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学校要统筹利用各方资源,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幼儿园每学期参观、考察社会劳动场所的机会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的次数不少于1次。

(六)深化劳动素养评价

学校和有关单位要客观记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情况,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客观真实。研究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四、持续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一)丰富劳动实践场所

建立百个体验与创新劳动教育基地。优化学校劳动教育设施和场地,开发建设系列安全实用、功能齐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校内外劳动基地与劳动体验创新实验室。充分利用学校教室操场、食堂宿舍、环境绿化等资源,建设校内劳动实践场所。

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职业院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为中小学提供劳动实践服务。不断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形成涵盖考察研习、操作训练、项目实践、榜样激励的劳动实践场所图谱。

重点建设若干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便捷的综合性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涵盖农业劳作、加工制造、服务体验的全流程劳动实践,满足学生经历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完整实践过程的需求。

基于宝山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城乡一体化地区、行政区划涵盖白茅岭和军天湖等的区域特色,充分整合稻田农场、港口码头、工厂企业、科研院所、城乡社区等资源,围绕建设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目标,建设智能科创、都市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劳动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创新性劳动实践需求。

重视劳动文化传承,用好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习基地。

(二)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潜心从教、专兼结合的优秀劳动教师队伍,成就百人劳动教育明星教师。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配备,保障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明确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重视劳动教育教师的区域招聘和培养。完善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提升专任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设立劳动教育名师基地,培育劳动教育骨干团队。形成劳动教育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的有效措施,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建立劳动教育教师特聘制度,组建宝山区劳动教育专家库,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吸引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借助外力,智慧行动。

(三)完善经费投入保障

统筹安排中央(市)补助资金和区级教育经费,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场所建设、教师培训等需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等导向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专业服务。

(四)健全安全防控机制

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统一为中小学校购买校方责任综合险,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演练及实训,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合理设计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科学评估劳动实践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辐射、疾病传染等安全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着力打造区域劳动教育特色

(一)做好顶层设计

基于宝山实际,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开展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推进项目,高品质推动劳动教育实施,打造宝山区劳动教育品牌与特色。将“‘行知行劳动教育推进项目纳入宝山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培植百校劳动教育特色校和基地校、百门劳动教育精品课程、百人劳动教育名师、百项劳动教育特色活动、百个体验与创新劳动教育基地,完善学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督导评估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成立宝山区劳动教育区域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行知行劳动教育推进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督查。形成宝山区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和方法,负责协调、统筹各类劳动教育资源的配置,整体架构、组织管理区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业务指导

强化业务指导,提升区域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成立宝山区劳动教育指导研究中心,开展区域劳动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注重科研引领,以教育部重点课题《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区域实践研究》为抓手,制定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指南,依托劳动教育基地学校,积极稳妥地开展劳动教育实验研究,以研究的方式推进区域劳动教育的实施。

(四)加强协同配合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的理念,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平台,建立促进区域劳动教育深入推进的有效机制,统筹区域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区域内各个部门携手开展劳动教育,打造百项学校、家庭、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的一体化劳动教育特色活动,营造文化特色。教育部门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劳动教育的组织开展。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科学技术、体育等部门要推动所属企事业单位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和服务。妇联等单位要指导和推动家庭开展好劳动教育。精神文明、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以及各类社会组织要支持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保障。

(五)重视督导评估

教育督导部门组织专家团队完善区劳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将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工作情况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和年度考核指标,将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情况纳入监控督导指标,将支持学生劳动教育情况纳入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报告事项;负责对区内各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过程监控和专项督导,定期对向社会公开监控、督导结果,促进区域劳动教育的规范、优质开展。

(六)注重风气营造

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社会形成对劳动教育内涵与价值的正确认识。着力宣传各行各业劳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社会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弘扬热爱劳动,乐于创造的社会正气,形成劳动光荣的社会风气。大力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 文件预览

  • 附件下载

  • 相关文章

当前页二维码

政策咨询

  • 咨询部门*

  • 手机号码*

  • 姓  名*

  • 邮  箱

  • 标  题*

  • 内  容*

  • *

    验证码
  • 是否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