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和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一地两区”、建设“四个城区”的战略目标,全面优化全程分类体系,着力打造垃圾分类 “新时尚”,打赢2025年垃圾分类考评“翻身仗”,现制定2025年宝山区垃圾分类整治提升工作计划。
一、总体目标
按照“调动全民参与、压实责任主体、形成合力攻坚、落实常态常效”的思路,围绕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办法,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及收运,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建设,显著提升本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具体目标要求如下:
1、宝山区全年综合评估等次达到A+水平;
2、全区12个街镇综合评估等次上下半年均达到A+水平,且得分力争达到全市平均分;
3、全面完成垃圾分类体系更新、升级年度任务清单;
4、全区干湿垃圾比达到指标要求;
5、全区可回收物回收主体企业集聚度达标;
6、全面规范分类收运、转运和处置管理。
二、职责分工
区绿化市容局牵头负责垃圾分类整治提升工作,加强与市级行业部门的对接联系,细化分解垃圾分类综合评估体系指标;加强垃圾分类投放管理指导,定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开展区级垃圾分类实效测评,通过现场评估演练、“一小区一方案”等方式指导督促街镇提升分类实效;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垃圾分类收运、转运和处置等环节的车辆、设施、运营管理;会同属地加强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引导回收主体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作;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志愿者服务,提升居民参与度和分类实效;加强垃圾分类工作督查督导,定期召开垃圾分类调度会议。
各街镇负责落实属地责任,统筹协调居住区、单位和沿街商铺、道路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相关事宜。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优化做实居委、物业、业委的工作机制,落实“一小区一方案”;结合全域门责,督促引导沿街商铺等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资金,积极推进精品小区、惠民回收服务点等垃圾分类体系更新、升级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年度任务(年度建设任务见附件一);结合城维养护下沉,发挥城市综合管理效能,提升道路环卫作业水平;定期开展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培训、综合检查和评估分析;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值守引导工作。
区房管局负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义务。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全面依规履职,充分调动和引导业主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与投放,现场落实专人开展引导动员、投放监督、纠错分拣、收运监督等工作,并加强对垃圾箱房等设施的维护管养。会同属地街镇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行业考评和信用信息管理。
区城管执法局负责对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执法。依法查处未按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未保持分类投放点周边环境整洁、未分类驳运、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等行为;加强管执联动,对于各方移送的不听劝阻、拒不整改的社区居民、物业服务企业等,加大执法检查、处罚力度。
区农业农村委负责加强对果蔬生产基地的管理,对于产生的湿垃圾应纳入区级统一处理设施或专项分散处理设施。
区商务委负责加强对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场、超市的管理,积极推行净菜上市,产生的湿垃圾应统一收运处置。
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会同属地街镇加强对沿街商铺、单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同时督促引导做好快递包装物的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其他分减联办成员单位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要求,负责做好各行业主体单位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会同属地街镇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单位、进行业,组织志愿者积极参与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各自管辖的行业领域在垃圾分类方面争先创优。
各单位职责和任务分工见附件二。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前期准备,提升专业水平
1、学习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加强与市级行业部门和其他区、街镇沟通联系,借鉴相关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提升分类工作实效。鼓励各街镇间加强经验交流,形成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推动全区垃圾分类整体工作迈上新台阶。初步梳理的经验做法见附件三。(牵头单位:区绿化市容局,配合单位:各街镇和成员单位)
2、梳理考评体系,实现标准化管理。对照上海市垃圾分类综合考评办法,逐项制定检查手势、日常管理对策,形成考评办法标准化指导细则,实现标准化管理。其中按照日常、专业两类进行分类指导,日常测评表格针对一线保洁员、物业人员等,偏重于现场随机性问题的发现和整改,如小包垃圾落地、干湿纯净度等;专业测评表格针对各街镇和成员单位专职人员,偏重于体系建设、设施维护、运营管理等行业问题。具体日常现场考评表格见附件四。(牵头单位:区绿化市容局,配合单位:各街镇和成员单位)
3、强化专人专岗,提升专业水平。各街镇明确垃圾分类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各居(村)结合“门责”机制,明确居住区、沿街商铺负责人员,做到责任明确,职责清晰,队伍稳定。2月下旬区绿化市容局启动行业指导与业务培训,夯实各级垃圾分类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管理专业性。(牵头单位:区绿化市容局,配合单位:各街镇和成员单位)
4、开展“解剖麻雀”,做实“一小区一方案”。区绿化市容局全面梳理了2024年各街镇不达标小区主要问题,并初步制定相应整改对策,形成问题清单,具体见附件五。后续将会同属地街镇、城运集团,以每个街镇1-2个居住区和道路为代表,共同深入研究分析失分原因,“解剖麻雀”制定整治提升方案,为各街镇下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实效提供方向与抓手。各街镇专职人员对照问题清单中的不达标小区、低分单位和道路,梳理属地内各村居和单位、道路实际情况,由区绿化市容局指导深化,完成每个不达标小区的“一小区一方案”,对症下药,统筹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作业公司等力量,提升垃圾分类实效。(牵头单位:各街镇,配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和成员单位)
5、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公众参与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出一批垃圾分类科普文章和短视频,并开展垃圾分类进家庭、进学校、进小区、进机关、进公共场所“五进”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倡议书、分类指南、指导手册等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结合“美丽城区”、“城市清洁日”、“全域门责”等工作,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发动社会主体、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绿化市容局,配合单位:各街镇和成员单位)
(二)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分类实效
6、落实物业责任,实施“一票否决”机制。区房管局压实物业服务企业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结合专项检查,督促各物业公司配合街镇、居委做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服务企业行业年度考评。对垃圾分类一贯较差的小区物业公司,向街镇开具工作建议书,实施评优“一票否决”、解除聘任协议、纳入物业黑名单等管理措施。(牵头单位:区房管局,配合单位:各街镇)
7、强化志愿者值守,提升居民分类意识。按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格”的原则,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发动、点位值守、公共场所宣传、社会监督引导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度引导、项目管理等方式,倡导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每个重要投放点位配有1-2名志愿者,力争实现宝山区所有居住区投放点志愿服务项目全覆盖。(牵头单位:各街镇,配合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绿化市容局)
8、结合“全域门责”,提升沿街商铺分类实效。结合“全域门责”机制,发挥基层党建和网格治理作用,充分利用街区自治平台,提高沿街商铺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完善道路及沿街商铺垃圾分类实效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定期抽查滚动机制,重点关注属地内分类实效较差的点位及有商铺更新、人员更替的点位。(牵头单位:各街镇、区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绿化市容局)
9、结合城维下沉机制,提升道路保洁水平。结合城维下沉机制,区城运集团等环卫作业公司应全面梳理不同道路人流密集程度,调整清扫频次与作业时间,做到路面整洁靓丽,地面无暴露垃圾,废物箱无满溢,重要区域要达到高标准保洁要求。进一步完善上门收运制度,提升沿街商铺上门收集满意度。(牵头单位:各街镇、区城运集团,配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
10、加强执法监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区城管执法局加强法律法规宣传,督促物业企业落实管理责任,加大对查处违反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行为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分类工作的日常巡查,建立巡查执法机制,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巩固垃圾分类成果。(牵头单位:区城管执法局,配合单位:各街镇、区房管局)
11、压实行业部门责任,提升单位分类实效。强化“分减联办”各成员单位运行机制,区绿化市容局加强与市场监管、城管执法、机管、房管、教育、卫健等各部门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压实“管行业也要管垃圾分类”职责,提升行业管理效能。(牵头单位:各成员单位,配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
(三)加大资源投入,完成分类体系建设
12、早启动早落实,完成年度体系建设任务。对照市局2023-2025三年体系建设指标任务,区绿化市容局对精品示范居住区、专项更新、微更新提升、惠民服务点改造及示范性中转站、压缩站提升改造等任务进行细分细划,各街镇对表任务清单,早谋划、早启动,提前布局,合理安排2025年施工进度计划表,确保完成年度体系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各街镇,配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
13、加强巡查巡检,完善投放设施设备。结合城维下沉,各街镇应充分发挥网格工作机制优势,一季度全面摸排辖区内各项环卫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开展环卫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制度,增加巡查频次,加强对垃圾分类设施设备、标识标牌的日常养护,进一步改善投放点环境。(牵头单位:各街镇、区城运集团,配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
14、压实主体企业责任,提升回收体系管理水平。各街镇压紧压实属地内可回收物主体企业管理责任,每季度定期对属地内主体企业开展安全应急、环境整治、环保扰民等日常管理工作检查,督促主体企业落实“统一标识、统一车辆、统一服装、统一服务”,提升可回收物中转站整体面貌。注重惠民回收服务点日常运行平稳有序,做到惠民回收服务点纳入市可回收物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全覆盖,定期开展市民体验活动,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市民满意度。区绿化市容局会同属地街镇引导回收主体企业规模化、专业化运作,提升主体企业集聚度。(牵头单位:各街镇,配合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城运集团)
15、完善收运体系,优化干湿垃圾比重。深入落实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加强收运人员作业培训,明确各类垃圾处置渠道,细分生活垃圾、整治垃圾、分拣残渣等垃圾,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加大干湿垃圾量考核力度,对街镇干湿垃圾量每月进行统计通报,倒逼源头分类实效提升。(牵头单位:区绿化市容局、区城运集团,配合单位:各街镇)
16、加强行业监督管理,规范垃圾收运处置。收运作业单位应严格执行生活垃圾收运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强化居住区、单位收运衔接,优化沿街商铺收集模式,规范配置上门收集机具、车辆,合理规划作业路径、时间、频次。减少作业不当引起的垃圾二次落地、混装混运、车辆脏污、噪声扰民等现象。加强干、湿垃圾末端处置的行业监管,湿垃圾处置实施品质监控,确保维保规范,保障设施稳定运行。(牵头单位:区绿化市容局,配合单位:区城运集团、杨行镇、大场镇、宝金刚)
四、工作计划
(一)准备阶段(2月中旬-3月中旬)
通过专业授课、现场教学方式组织各街镇专职及相关人员开展垃圾分类专业培训,2月底之前,通过“解剖麻雀”的实际案例方式完成人员培训结业。3月中旬,各街镇完成问题清单中不达标小区的“一小区一方案”,并通过第三方测评,实战演练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测评阶段(3月中旬-11月中旬)
各街镇召开辖区内垃圾分类部署大会,结合市级2025年测评考核办法,全面迎接市级测评,同时启动区级调度例会制度,通报垃圾分类相关进度情况,7月结合上半年测评成绩适时召开全区大会。各街镇启动垃圾分类体系建设项目,6月底完成方案编制、项目招投标手续,7-8月分批逐步建成,9-10月份完成验收和复检工作。区和街镇联手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工作,每月不少于一次。
(三)总结阶段(11月中旬-12月)
结合上下半年测评情况,开展垃圾分类总结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依托宝山区生活垃圾分减联办机制,区绿化市容局统筹推进、协调指导、跟踪评估各街镇垃圾分类整治提升落实情况,加强垃圾分类相关行业指导与业务培训。各街镇主要领导加强重视,明确属地垃圾分类专职人员,结合本区域工作实际,会同相关部门、单位、作业公司,抓好日常管理、体系建设等任务落实。
(二)加强资金投入
各街镇要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向垃圾分类工作适当倾斜,依托市级垃圾分类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美丽街区”“城市更新”、“城市管理精细化”等专项行动,统筹调配,进一步提高宝山区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水平,改善居民投放环境,提升全民垃圾分类氛围。
(三)强化宣传引导
各街镇持续加大宣传力度,联动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推广“一小区一方案”典型案例,对90分以下居住区和分类实效较差的沿街商铺加强组织宣传,进一步提升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效率。区绿化市容局会同区委宣传部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管理者、志愿者等力量,加强向公众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从源头提升垃圾分类实效。
(四)做好监督检查
各街镇要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日常巡查制度,建立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滚动更新机制,充分发挥居民区“三驾马车”及街镇第三方作用,优化巡查频次与巡查时间,及时发现垃圾分类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区绿化市容局会同区文明办,加强巡检抽查质量,及时形成每日问题督查清单和每周评估报告,联动区人大、区政协、区委督查室等多方力量,加强垃圾分类实效监督。
附件:
1、各街镇2025年分类体系更新、升级任务表
2、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分工表;
3、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经验举措;
4、垃圾分类综合考评标准化细则(现场日常);
5、各街镇2024年低分点位汇总表(村居、单位、道路);
上海市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5年2月28日
上海市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5年2月28日印发
(共印3份)
附件一:
各街镇2025年分类体系更新、升级任务表
街镇 |
高标准(精品)Ι类小区 |
投放点专项更新 |
惠民回收服务点建设 |
小压站提标改造 |
|||||||
|
|||||||||||
2023-2025建设指标量 |
已完成指标量 |
剩余指标量 |
2023-2025建设指标量 |
已完成指标量 |
剩余指标量(不含精品Ι类小区) |
2023-2025建设指标量 |
已完成指标量 |
剩余指标量 |
2025建设指标量 |
|
|
友谊路街道 |
6 |
4 |
2 |
53 |
5 |
46 |
3 |
3 |
0 |
2 |
|
吴淞街道 |
5 |
4 |
1 |
35 |
22 |
12 |
4 |
2 |
2 |
2 |
|
张庙街道 |
6 |
4 |
2 |
45 |
19 |
24 |
4 |
4 |
0 |
2 |
|
罗店镇 |
8 |
6 |
2 |
63 |
39 |
22 |
5 |
4 |
1 |
3 |
|
大场镇 |
11 |
6 |
5 |
95 |
34 |
56 |
5 |
4 |
1 |
3 |
|
杨行镇 |
6 |
4 |
2 |
49 |
29 |
18 |
4 |
3 |
1 |
2 |
|
月浦镇 |
5 |
4 |
1 |
35 |
20 |
14 |
4 |
3 |
1 |
1 |
|
罗泾镇 |
4 |
4 |
0 |
15 |
4 |
11 |
4 |
1 |
3 |
0 |
|
顾村镇 |
8 |
6 |
2 |
67 |
6 |
59 |
5 |
4 |
1 |
3 |
|
高境镇 |
6 |
4 |
2 |
35 |
22 |
11 |
4 |
3 |
1 |
3 |
|
庙行镇 |
4 |
3 |
1 |
21 |
14 |
6 |
4 |
3 |
1 |
2 |
|
淞南镇 |
5 |
2 |
3 |
33 |
13 |
17 |
4 |
3 |
1 |
2 |
|
指标分解说明:以《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各区指标总量为基数,前期统计数据与实际数据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后续市绿化市容局下达任务若无大的变动则该清单不做调整。
附件二:
垃圾分类工作职责分工表
评估类别 |
序号 |
评估项目 |
评估分值 |
评估内容 |
实施主体 |
责任单位 |
配合单位 |
分类投放管理实效评估 |
1 |
居住区(村居)测评 |
32 |
居住小区及村民聚居区源头分类投放实效管理。 |
物业企业/村委会 |
各街镇、区房管局 |
区绿化市容局 |
2 |
单位测评 |
9.6 |
单位源头分类投放实效管理。 |
被测评单位 |
各分减联办成员单位 |
各街镇 |
|
3 |
沿街店铺和道路测评 |
4.8 |
沿街商铺和公共场所分类实效管理。 |
商铺 区城运集团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4 |
可回收物中转站测评 |
1.6 |
可回收物中转站日常管理。 |
回收企业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社会和分减联办评估 |
5 |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评价 |
3.2 |
做好各类评价主体对属地内分类推进情况评价的宣传引导。 |
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
区绿化市容局 |
区人大、区政协 |
6 |
市级联席会议和社会监督员评价 |
6.4 |
各行业主管单位 监督员 |
区绿化市容局 |
各分减联办成员单位 |
||
7 |
市民评价 |
3.2 |
市民群众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8 |
区分减联办考核日常管理落实 |
9.6 |
监督街镇日常属地责任落实到位,常态长效机制健全。根据实效得分和区内排名赋分。 |
区绿化市容局 |
区绿化市容局 |
|
|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评估 |
9 |
物业服务企业责任落实 |
2.4 |
对物业服务企业源头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落实到位的监督检查。 |
物业企业 |
区房管局 |
各街镇 |
10 |
分类投放违法行为执法责任落实 |
2.4 |
对分类投放违法行为的管理情况。 |
各违法主体 |
区城管局 |
各街镇 |
|
11 |
精品小区 |
1.6 |
按照任务数量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
各街镇 |
各街镇 |
|
|
12 |
惠民回收服务点 |
1.6 |
按照任务数量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
回收企业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13 |
常态长效机制落实 |
1.6 |
日常宣传引导、社区执法、回收平台推广等制度、案件考核 |
各街镇 |
各街镇、区城管执法局 |
区绿化市容局 |
|
回收利用率 |
14 |
干湿垃圾比达标 |
4 |
提升源头分类实效,提升湿垃圾占比 |
物业企业和村委会 |
各街镇 |
各分减联办成员单位 |
15 |
干湿垃圾量控制 |
开展源头减量,提升湿垃圾占比 |
区城运集团 |
区绿化市容局 |
|
||
16 |
可回收物利用率 |
可回收物及湿垃圾利用率达标 |
回收企业 |
区绿化市容局 |
|
||
体系更新、升级 |
17 |
投放点专项更新 |
0.6 |
按照任务数量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
各街镇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18 |
农村体系完善 |
0.4 |
完成农村手推车更替,配备保洁员 |
村委会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19 |
精细化分类样板区 |
0.6 |
打造公共场所精细化分类样板区 |
各产权单位 |
区绿化市容局 |
各街镇、各分减联办成员单位 |
|
20 |
小压站提标改造 |
0.6 |
按照任务数量完成建设并通过验收 |
各街镇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21 |
规范管理及验收 |
0.8 |
开展体系更新全过程管理并开展验收 |
区绿化市容局 |
区绿化市容局 |
各街镇 |
|
分类收运 |
22 |
收运作业 |
2 |
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清运要求,禁止混装混运 |
区城运集团、杨鑫、祁洁公司 |
区绿化市容局、杨行镇、大场镇 |
|
23 |
车辆管理 |
1 |
清运车辆规范管理,保持整洁无污渍 |
区城运集团、杨鑫、祁洁公司 |
区绿化市容局、杨行镇、大场镇 |
|
|
24 |
设施管理 |
2 |
车辆集中清洗点、小压站管理规范 |
区城运集团、杨鑫、祁洁公司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
25 |
监督管理 |
0.8 |
开展行业监督、培训考核 |
区绿化市容局 |
区绿化市容局 |
杨行镇、大场镇 |
|
分类转运、处置 |
26 |
设施建设 |
0.4 |
新建转运、处置设施(暂无) |
|
区绿化市容局 |
|
27 |
运营管理 |
1 |
落实分类转运、处置,雨污分流 |
区城运集团、城投环境 |
区绿化市容局 |
|
|
28 |
湿垃圾品质监控 |
3 |
安装监控设施,接入市级平台并符合规范要求 |
区城运集团、城投环境、宝金刚 |
区绿化市容局 |
|
|
29 |
湿垃圾分散设施 |
0.8 |
运营管理规范,无污染,有序运行 |
各设施主体单位 |
区绿化市容局 |
相关属地街镇 |
|
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
30 |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规划 |
1.2 |
强化中转站、集散场市政用地保障,完成5座中转站、集散场以市政用地形式保障 |
|
区规资局、区绿化市容局 |
各街镇 |
31 |
可回收物体系管理 |
0.8 |
有效指导、监督属地内主体企业做好可回收物回收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维护,推进区域内主体企业规范化运行、规模化发展。 |
回收企业 |
各街镇 |
区绿化市容局 |
附件三:
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经验举措
一、分类投放实效方面
1、加强街镇之间、村居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垃圾分类工作的共性以及个性问题,学习先进经验和成功举措。
2、定期开展分类投放管理情况自评估,如出现投放点分类质量下滑、集聚性小包垃圾频发、投放点周边环境脏乱等现象,及时采取分类实效控制手段,调整优化社区分类投放管理策略。
3、结合社区实际,充分听取方居民意见、综合考虑物业保洁作业力量等基础上,按照“一小区一方案”,调整小区内投放点开放时间,选取适当点位设置延时投放点,避免出现投放点分类质量下滑、集聚性小包垃圾频发、投放点周边环境脏乱等现象。
4、加强重点区域、人群督促指导。重点做好社区流动人群、租住人群、家政人群的垃圾分类宣传告知工作。
5、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小包垃圾现象。对行业检查、市民投诉、媒体曝光的问题点位,形成重点名单,定期落实整改销项。
6、根据社区确定的分类投放点及开放时间,配置充足且干湿比例合理的收集容器,及时更换和驳运投放完毕的收集容器,定期维护和更新收集容器、洗手装置等硬件设备,保持投放点、垃圾房及公共环境卫生整洁,避免异味扰民、垃圾落地。
7、定期将垃圾分类违法的个人在街镇微信公众号曝光。
二、现场检查督导方面
1、建议区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检查现场实效;
2、区绿化市容局成立专班,每月不少于8次领导带队现场检查;专班加强对现场实效的巡查巡检,针对测评成绩较差的街镇开展现场驻点指导,做实做好“一小区一方案”。
3、区绿化市容局结合宣传和志愿者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月开展一次现场督导。
4、街镇成立领导小组,汇总党群、政法、行政多方力量协同发力,并定期召开垃圾分类周例会。建议街镇领导带队每月不少于4次现场检查。
5、针对测评不达标的村居主要负责人,在成绩出来的次日向街镇主要领导作书面检讨,次周在街镇垃圾分类工作大会作当面检讨。
三、友谊路街道工作举措
1、花式宣传走新走心,树培垃圾分类新时尚。街道结合街区党建全覆盖推进过程,充分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全力开展垃圾分类专项系列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栏、微信公众号、街区活动等多渠道开展志愿者服务宣传日、“践行新时尚,分类志愿行”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可回收进小区上楼道有偿回收服务、街区党支部“融融区、幸福生活家”便民集市等活动,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树居民开展分类回收的认识和技能,共同营造整洁、有序、绿色的宜居环境。
2、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开展多维度检查监督。开展精细化培训,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细则对居住区、单位、检查人员进行垃圾分类检查工作培训,理清重点和易扣分条项,协助小区制定和执行“一小区一方案”,做到:共性问题统筹指导形成规范流程;个性问题开展一对一指导结合实际合理化开展整改。同时,通过“回头看”行动等形式加强各单位协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对屡查屡犯、整改不彻底不到位的通报批评,改变以往只重动作不重长效的弊端。
3、转变管理新模式,落实责任精准发力。街道通过健全体制机制转变垂直管理为垂直+扁平化,重点突出专业化指导,以统一“发声”减少“杂音”干扰,并结合实际落实常态长效,以分片包干的形式,责任到人,明确工作职责。业务部门下沉基层,提供业务指导,监督到位,形成规范流程;居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巡检监督小包垃圾和纯净度,增加志愿者辅助发现捡拾,努力减少小包垃圾暴露在外;物业加强对保洁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加大保洁作业规范和频次,发现小包垃圾、混投等现象及时清理。上下联动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抓落实,多方协同、同向发力抓整改提质增效。
4、突出重点,把握精品惠民建设精度和速度。2024年友谊路街道对标对表,针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精品小区和惠民服务点建设任务,为全年分数排名添砖加瓦。同时还通过打造精品小区、惠民服务点,焕发老旧小区新活力;通过服务赋能,以惠民服务点为圆点,以可回收进小区活动日为半径,逐步勾画涵盖上门回收服务、大件垃圾搬运处置、等服务项目的“绿色低碳便民同心圆”。
四、月浦镇工作举措
1、高度重视、提升认识,增强责任意识。结合创全,建立“月浦镇创全+垃圾分类区域网格化管理”,实行“领导包干、责任落实、现场巡查、形成合力、解决顽疾”的运行机制。镇党政领导班子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分别带队前往各村居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检查,实地查看设施设备、分类实效及垃圾箱房周边环境等。镇党委书记多次牵头召开垃圾分类问题分析推进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
2、明确目标、对标对表,整治突出问题。一是加大村居和物业值守力量。因地制宜落实方案,根据实际调整周末和节假日投放模式。积极发挥“三驾马车”力量,加大非投放时间段的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增设定点值守力量,优化管理模式,落实即知即改。二是增设“30人环卫志愿队伍”。采取“分时段分区域”协助居委和物业进行投放时间段内的现场宣传指导工作,加强非投放时间段内的巡查工作,落实即知即改,杜绝小包垃圾产生。三是组建垃圾分类巡查队伍。针对各村居、沿街商铺和单位的硬件设施、小包垃圾等问题开展定期检查(2025年春节期间持续进行),高效处置各类问题1600余起。
3、协调配合、硬件改造,提升管理效能。一是加大各类设备物资投入,根据“五有标准”已印制分发1000份《月浦镇垃圾分类实操手册》;2024年长春村(全域)、段泾村(泗塘宅)已由原来的上门收集垃圾改为集中投放模式。二是升级可回收物中转站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规范各类可回收物区域设置,完成创建示范性中转站1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