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是上海军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狂妄野心的战役。“八·一三”淞沪抗战规模之巨大、作战之持久、伤亡之惨重、战斗之激烈、影响之广泛,不仅在中国抗战史上绝无仅有,就是在中外战争史上也极为罕见。因此,在上海设立“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八·一三”淞沪抗战这一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让广大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纪念日祭奠悼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国人大还依法设立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和12月13日的国家公祭日,党中央主要领导还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抗战胜利60、70周年活动;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八·一三”淞沪抗战系列纪念活动。在抗日胜利60、70周年时,市委市政府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纪念活动,市、区四套班子领导前来参加。央视等主流媒体都作了详细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们将积极向市政府呼吁,由市政府向国家提出申请,设立“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由市级层面在纪念日举行淞沪抗战公祭仪式,包括宣读祭文、鸣响防空警报、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一·二八”、“七·七”、“九·三”抗战胜利日、国家公祭日等特别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持续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高度重视淞沪抗战革命历史遗址保护,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目前上海市已建成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多个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位于静安区光复路1号,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联合仓库,1937年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修缮后的四行仓库包括序厅、血熬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以各种手法“还原”了八百壮士抗战全貌。淞沪抗战纪念馆于2000年建成开放,位于宝山区友谊路1号临江公园,是全国唯一反映两次淞沪抗战的专题纪念馆,与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形成“馆园合一、文绿结合、史艺并举”的模式。
同时,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淞沪抗战纪念馆二期工程项目,我们将把新馆建设成为“上海抗日战争纪念馆”。展览内容上,着重表现上海14年抗日战争史的全过程;突显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上海抗战史中的伟大作用和重要历史地位。着力把抗战精神转换成新时代宣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践行建党精神的有效支撑,转换成具有显著标识度和影响力的红色文化品牌。此外,宝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抗战遗址遗迹的保护,庙行无名英雄墓遗址纪念碑、罗店红十字纪念碑、罗泾侵华日军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吴淞炮台抗日遗址纪念碑、上海少年村等先后被公布为市、区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后,我们将把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作为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举措、完善制度、落实经费、健全队伍、强化责任,将抗战文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是深入开展淞沪抗战史的学术研究,资助淞沪抗战史料汇编出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自2000年开馆以来,高度重视淞沪抗战史研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先后采访了近百位抗战老兵并编辑出版了《淞沪魂》、《淞沪抗战遗迹观》、《1937·四个月的战争》、《口述淞沪抗战》(一)(二)(三)、《川军与淞沪抗战》、《湘军与淞沪抗战》、《黔军与淞沪抗战》、《桂军与淞沪抗战》、《东北军与淞沪抗战》等系列丛书。2017年8月12日成立了“上海淞沪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举办讲座2次、展览3次、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9次,取得丰硕成果。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课题组已出版《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淞沪抗战史料丛书》、《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3》、《上海抗日战争史丛书》、《记忆中的淞沪抗战》、《当代学者论淞沪抗战》、《饶家驹与上海南市难民区》等70余本著作。完成编撰《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史》、《一·二八日本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一·二八淞沪抗战画史》、《八·一三淞沪抗战画史》、《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4》等书籍画册。我们将继续发挥“上海淞沪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平台作用,深入开展抗战史研究,用更多的研究成果教育世人,为世界和平伟大事业作出不懈努力。
四是对淞沪抗战题材的电影、话剧和美术作品等多个门类的文艺作品进行创作扶持。有关抗日题材的影视教育片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由佳泽(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拍摄的电影《捍卫者》,无偿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并与其他抗战史料一道在馆内向观众播放;罗店镇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排演了沪剧《血色丰碑》;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开辟了市民讲堂,推出了专题讲座并举办专题展览,深入基层巡回展出。此外,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面向全社会的文化艺术资助项目中,我们将继续把“爱国主义”主题、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等七大类选题作为上海文艺创作的重点推荐选题,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创作生产单位聚焦重点、深入挖掘、精心创作。
五是落实将上海二次淞沪抗战的史实编入上海市中小学历史教材的工作。我们将积极向市教委提出历史教材编写的建议,如小学可把“抗战小英雄夏秋生”的故事收入其中,中学可以把“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姚子青营官兵喋血宝山城、罗店血肉磨坊、罗店白衣战士舍己救人、侵华日军罗泾大烧杀”等悲壮的抗战故事编入教材之中,以史为鉴,以史明志,激励广大青少年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把工作重心放在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坚定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胸怀,立志为国争光的伟大理想。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精心打造好“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日红色文化品牌,秉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根本宗旨,保护利用好抗战遗址遗迹,组织开发好红色旅游,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承好伟大抗战精神,充分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功能。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激励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