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推动国资国企聚焦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相关建议”(9D037)的提案内容,在征询区发改委、区科委意见的基础上,我委汇集相关情况形成以下办理意见:
一、坚持产业发展与绿色低碳导向相结合,优化新能源产业链布局
孙委员在提案中提到:“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链龙头资源优势,从部分优势产业入手强化上下游资源的导入与协同”。从全区来看,按照《宝山区关于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加大绿色能源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光伏、风能等多形式能源开发利用,区发改委将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持华能石洞口第一发电厂建设多种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对比测试示范基地,推动宝信能源等新型储能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区科委将加快集聚绿色低碳人才,强化技术支撑,深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构建绿色低碳新能源领域重点科创平台,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另一方面,积极支持高校院所与重点企业开展联合攻关,鼓励相关企业积极申报新能源产业“创新联合体”。
根据“充分利用区属国资国企自身资源禀赋,助推绿色低碳项目的落地”这一建议,区国资委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以绿色发展、低碳环保作为开展采购工作的主基调。一是前期已制订《宝山区区管国有(集体)企业绿色采购实施办法》,不断提升各采购单位的绿色采购意识,增加绿色采购份额。二是在推进区属国企重点项目(地块)转型升级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绿色三星标准建设,在运营过程中实践绿色运营,如区属长江口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即将启动的“四联体”改造项目,以“绿色建筑改造,低碳生态共建”为核心理念,对黄金广场和宝钢商场进行绿色低碳转型,依托高科技手段重构建筑空间与能源系统。“四联体”的改造将遵循“绿色、美观、经济”的设计原则,致力于减少碳排放,采购方面优先选择环保、节能、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空调、电梯、消防等设施设备按绿色标准采购,加大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同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销售,加大绿色商场创建宣传力度,增强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引导绿色消费观念。
二、积极落实“园区+投资+招商”复合模式,打造绿色新赛道
一是聚焦新能源产业,探索打造零碳排放绿色产业城区、园区建设。南大智慧城作为上海市科创中心主阵地核心承载区和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试点城区,正全力加速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致力于赋能新兴产业。目前南大智慧城已形成“总体规划——单元规划——片区控制性规划——专项规划——生态总体规划”的低碳规划体系,已发布《南大地区地块工程绿色生态控制要求表》、《宝山南大海绵城市建设地块指标表》、《南大地区CIM技术应用总体导则》等一系列管控文件,基于“标准体系”、“建筑类型”和“定位目标”,聚焦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地下空间、海绵城市等,提出建设要求和技术指引,落实绿色低碳指标到地块内,确保低碳建设要求全面落地实施,全力打造绿色新能源园区。
二是继续引聚绿色新能源产业基金,助推绿色产业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宝山区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实施意见》,区国资委积极推进区国投集团下属宝恒公司参与由宝武集团发起设立的宝武绿碳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重卡领域的领先者徐工汽车、亨通海缆、国轩高科旗下重要子公司宜春国轩等,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高端引领力的绿色科技企业,打造绿色低碳产业新集群,挖掘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此外,区国投集团作为区属唯一一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着力推进实施“1+1+N”投资体系建设(一个战新产业直投平台、一个科创产业母基金、“N”个产业专项基金),围绕宝山六大主导产业,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功能性产业项目,积极探索新能源产业领域投资布局,如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力系统、新一代光伏技术、氢能、新型储能等,赋能全链条产业生态,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能源聚链成群的“高地”。
三是加强准入前置服务,优化招商服务环境。针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项目,区科委将联动相关区级部门,在环保容量、危化品仓储等方面进行跨前指导,更好符合准入要求,推动项目落地;聚焦新能源产业,探索分类准入标准,侧重考量前瞻布局、未来引领性等,在产出周期、投资强度等经济指标方面保留一定自由度;用好招商协调机制,发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瞄准新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细分领域,重点吸引一批成熟型、总部型企业。此外,作为市三星级绿色生态试点城区,南大智慧城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碳资产管理、碳认证服务、CCUS、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解决方案等领域的成熟型、总部型企业,如中车资产、敦华绿碳、碳衡科技、奥威能源等,初步形成集聚效应,共同参与宝山区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